十一、会议前夕(一)给第一粉丝! (第2/3页)
一个大帝国的统治者,这很难说是成熟的年龄。不幸的是,威廉的精神比他的年龄更不成熟。他的父亲十分清楚地看透了这一点,因此当威廉一世和俾斯麦试图让小威廉过早地掌管外务部门时他表示反对。“考虑到我的长子不够成熟和缺乏经验,他对自己过高的评价表明了这一点,”1886年时他写信告诉宰相,“我只能说这么早就让他接触外交问题是危险的。”小威廉应当跟着父亲先熟悉国内的状况,而不是在政治领域运用他的鲁莽和过于轻率的判断力。然而宰相对腓特烈的建议置若罔闻,随后发生的事情才证明这位父亲的话多么正确。
俾斯麦外交政策的核心,就是最大限度孤立法国,把奥匈帝国、俄罗斯甚至英国拉到自己这边来。普法战争使欧洲大陆自1815年建立起来的维也纳体系土崩瓦解,代之而起的是俾斯麦处心积虑要建立的欧洲新秩序。在俾斯麦看来,具有强烈复仇心理的法国是德国在欧洲大陆的主要威胁。因此,为了保住普法战争的成果,就必须联合俄国和奥匈帝国,孤立法国。历史上俾斯麦进行了一番努力,在外交上纵横捭阖,逐步建立起了一个以柏林为核心的结盟体系,即俄、德、奥“三皇同盟”体系。比较而言,这三国是当时欧洲最保守、最****的国家,三国的皇权都很强大,这三国走到一起,共同维护欧洲的君主制度,在别人看来也很正常。不过现在加上了一个中国,踢开了俄罗斯,这样的话,如果继续称之为“三皇同盟”,也不算错。
德意志帝国的新主人威廉二世,跟他的祖父和父亲相比,差别很大。在威廉二世看来,自己肩负着拯救德意志民族、扩大德意志民族生存空间的伟大使命。威廉二世这样的想法,自然就跟宰相俾斯麦产生了矛盾。
在“铁血宰相”俾斯麦看来,殖民地没有用。可是,威廉二世却不像俾斯麦这么想,他抱怨老宰相“对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