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连锁反应(六) (第2/3页)
佩伦起身告别,李鸿章亲自送着张佩伦到了花厅门外,张佩伦连忙说不敢当,李鸿章笑道,“你我是世交,无需如此客套,”如此寒暄了一番,李鸿章状若无意的开口问道,“这些日子,可有去李保定的府里做客?”
李保定就是世人对于李鸿藻的称呼,向来都是用某籍贯来代指某一人,李鸿章是保定人,所以称呼他为李保定,李鸿章是合肥人,所以他自己个被称之为李合肥,翁同龢是常熟人,所以称之为翁常熟,“一来兵部的差事不算清闲,昔日在翰林院的老上官和同僚接触的少;二来,保定公的性子刚正,他倒是不太乐意见到我和李慈铭这种,”张佩伦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所谓放荡不羁的人物,故此请见的少了些。”
李鸿章摇摇头,李慈铭也算是名御史,昔日在越南之战中没有直接的军功,但是在后方处置违法的官吏军民,监察整个对法作战的,事后回京嘉奖,之前也到了詹事府主事的位置,可还是因为生性风流,最喜欢寻花问柳,故此风评不佳。他是这样的德性,张佩伦也差不多,李鸿藻为人是迂腐了些,私德却是毫无挑剔的,他自然是看不惯这些翰林出身的异类,何况如今御史台也不算是什么清流盘踞的根据地了,张佩伦是御史出身,可对着洋务的事儿,多少拒绝倒也没有,故此李鸿藻不怎么看中张佩伦,也不太乐意见到张佩伦,这完全是个人情感上的问题,所以李鸿章说道,“此乃小节,李保定又不是读书读坏了的腐儒,怎么会因小节而看轻大事呢?你也不用这样揣度李保定,”他意味深长的对着张佩伦说道,“要时常去走动走动,你到了地方上,就知道朝中的一点点小风声,到了地方上,就会变成狂风暴雨,吹的人都站不住脚,没有人说好话,起码要做到没人会来说你的坏话。”
张佩伦若有所思,“老大人既然这么问,我也不瞒您——这或许也是学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