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直抒胸臆(一)加更 (第2/3页)
探西峰秀色那头的动静,不曾想翁同龢絮絮叨叨的一直念叨,光绪皇帝居然一直没找到和庞德禄说话的时候,过了半个时辰,翁同龢这才停了一会,皇帝连忙说道,“翁师傅,喝杯茶休息一会吧,”他对着庞德禄说道,“给翁师傅倒一杯茶,也到西峰那里,倒一杯茶去!”
庞德禄听明白了,连忙称是,他一掀帘子就走了出去,不一会小太监献了茶进来,翁同龢站了起来谢恩,接过杯盏,喝了一口,见到皇帝有些心神不属,放下了茶杯,“这茶虽好,可是不合时宜,倒是浪费了。”
皇帝微微吃了一惊,“翁师傅的意思是?”这位师傅是从来不会在宫里头讲究这些饮食上的小细节的,这话里有话。
“皇上您今个心神不宁,臣讲的再好,也是不合皇上的心意的,”翁同龢绝非腐儒,若是一味死读书的腐儒,绝不会得到光绪皇帝如此重视,“皇上似乎在担忧着什么,臣若是能分忧的,请皇上下旨就是了。”
皇帝有些踌躇,想了又想,“翁师傅,朕马上就要大婚了,秀女里头,参差不齐,有几个素质尚可,有些就不怎么样了,列祖列宗们选妃立后都是先看门第再看品行,最后才看容貌,这是什么一个缘故。”
“这里头的缘故,只怕是和国朝新立的时候有关系,太宗世祖朝,君权尚且不稳,故此,需要八旗名门的秀女入选宫中,藉此用姻亲的关系来羁绊住八旗大姓们,八旗大姓彼此盘根错节,算起来都是亲戚,故此多少有些作用,这是能防止一些变故的,另外,本朝不抑外戚,外戚重用者比比皆是,而且外戚的这个身份,不是累赘,而是列祖列宗们认为是自家人,办事当差更信任一些,故此这么多年来,就成了惯例,皇上你说的有一句倒是有些偏颇,容貌自然是要看的,不然宫内的嬷嬷不会这么仔仔细细的选出秀女来的。”
“那么本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