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洪武纪 (第2/3页)
有以平之;供亿烦重,未有以纾之。是用阴阳差谬,水旱不时,天灾屡见,朕甚惧焉。爰布溥恩,与民更始,可大赦天下。自洪武元年八月十一日昧爽以前,除谋反大逆,谋杀祖父母、父母,妻妾杀夫,奴婢杀主,谋故杀人,但犯强盗蛊毒魇魅不赦外,其余已发觉未发觉,已结正未结正,罪无轻重,咸赦除之。敢有以赦前事相告讦者,罪以其罪。所有便民事宜,条示于后。
出征军官军人,多有劳苦,其家小仰中书省大都督府厚加存恤。
新附地面起遣到军人,少壮者永为军士,老疾无子充军者听从其便。
各处起到并阵亡、病故军人,寡妇无依倚者,听从其便。
征进逃军,诏书到日,限一个月以里赴官首告,官为资给军装行粮,送赴军前。其守御逃役者,亦仰一体首告。所在官司应付行粮,起遣还役,若限外不首,罪复如初。
大军收附去处得到人民,无问诸色人等,不得妄加杀戮。若有亲属,给其完聚。如无亲属,听从其便。其来降者优加礼待。
民租税水陆窎远,送纳京师,实为艰难。仰中书省轮差夫丁,召募水手,设法转运,务从利便,毋致重困吾民。
今岁水旱去处,所在官司,不拘时限,从实踏勘实灾,租税即与蠲免。
各处荒闲田地,许令诸人开垦,永为己业,与免杂泛差役三年,后并依民田起科税粮。
镇江府密迩京畿,供给烦重,洪武元年租税,灾熟不等,有司不须检踏,尽数蠲除。次年夏税,亦与优免。
各处人民,曩因兵燹抛下田土,已被有力之家开荒成熟者,听为己业。其田主回乡,仰有司干附近荒田内,验数拨付耕种。坟莹房舍,不在此限。
山东、河南、两浙、闽广新附地面,凡异代亏欠,系官钱粮未征到官者尽行革免。
孔子曲阜庙庭,已尝遣使致祭,其袭封衍圣公,并世袭知县,并如历代旧制,仍免孔氏子孙差拨。
怀才抱德之士,久困兵乱,潜避岩穴,所在官司,用心询访,具实申达,以凭礼聘,共图治效。
学校选举,比因军政未遑与理,仰中书省集议举行,务求实效,无尚虚文。监察御史、提刑按察司常加勉励。
各处流移人户,顷因军政量移地所,诏书到日,即令放还。
各处起到贤良官吏,仰中书省量才录用,老病残疾者听从其便。
各处从流迁发者,诏书到日,即便放回。其城寨头目,及已发充军者,不在此限。
顷因戡乱,刑出军律,未为平允。仰中书省再行讲究,务从中典。
各处处决重刑,须待秋后,毋得非时,以伤生意。
各处造作物料,官给价值,务要随即对物支付,毋得一概科扰于民。
书籍笔墨农器等物,不得收取商税。
各处拖欠系官钱粮,自洪武元年正月以前未征到官者,尽行蠲免,已入主典之手,不在此限。
蒙古、色目人氏,既居我土,即我赤子,果有才能,一体擢用。
鳏、寡、孤、独、废、疾,不能自养者,官为存恤。
京城被火之家,仰中书省量加赈恤。
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令一丁侍养,与免杂泛差役。
御史台监察御史、提刑按察司,耳目之寄,肃清百司,今后遴选贤良方正之人,以副朕意。合行事宜,仰中书省、御史台集议举行。
民间凡有不便事理,该载不尽者,有司明白申举,事轻者中书省即与施行,重者集议闻奏。
於戏!民坠涂炭十有七年,荡析离居,光岳之气,于焉始复。继自今各厚尔生,共享太平之福,以臻雍熙,不其伟欤?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老头儿
帝微行京城中,闻一老媪密呼上为老头儿,大怒,至魏国公家,绕室而行,沉吟不已。时太傅在外,夫人震骇,恐有他虞,惶恐再拜曰:得非妾夫负罪耶?帝曰:嫂非也,勿以为念。亟传令召五城兵马司总军至,曰:张士诚小窃江东,吴民至今呼为张王。我为天子,此邦呼为老头儿,何也?即令籍没此方民家甚众。
废寺偈
帝游一废寺,戈戟外卫,而内无一僧,壁间画一布袋僧,墨痕犹新,题偈曰:大千世界浩茫茫,收拾都将一袋藏。毕竟有收还有散,放宽些子又何妨?盖帝为政尚严猛,故以此讽之。亟命索其人不得。
旧内之门
帝既营大内,面以旧禁面赐中山王,进语马后。后曰:此帝王居也,岂可如此?太祖连夜书"旧内之门"四字扁,早间悬之,其事遂寝。
御膳防微
帝御膳,必马后亲调以进,深以防闲隐微。一日进羹微寒,上怒,举杯掷之,羹污狼藉,后耳畔微有伤,后热重进,颜色自若。
累然满身
帝勤于庶政,每临食七筋屡废,思得一事,即以片纸书之,缀于裳衣。或得数事,则累然满身,若悬鹑焉。
常遇春祭文
常遇春全师还燕,次柳河川,得疾而薨,枢车至龙江,上亲制文躬往祭之。曰:自胡元季世,天下大乱,生民涂炭,未知所止。朕奋起临濠,驻师和阳。乙未之春,尔来依我,同渡大江,先拔采石,即取太平、建康,江东之地,次第皆定。自是以来,汗马未干,甲胄未解,南破三衢,西围金斗,遂与伪汉鏖战鄱阳、九江之上,射死伪主陈友谅,攻围武昌,降其子,湖湘悉平。南取赣城,抚南雄、南安,北定襄阳,旋师淮东,自秦至徐,尽有其地。东平浙右,破姑苏,执吴王以归。长淮东西,大江南北,功甚著焉。丁未之冬,俾尔副大将军北征中原,首下齐鲁,既取河洛,旋定幽赵晋异,长驱入关,抚定秦陇,战胜攻取,莫当其锋。近因北平有警,乃与偏将军又复北向转战,永平大宁,至于开平悉皆底定。中国封疆,自昔正统之君,少有得其全者,今朕全有中国,尔功懋焉。虽古名将,未有过之者。天下克一,朕方将定功行赏,共享太平,少副报功之意,何其未遂?遽尔云亡,曷谓柳河之川失我长城之将,丧今南还,哀痛切心,与谁言哉!将军在时,朕实所倚,将军既往,将谁与谋?不过临风兴慨,想其音容耳。灵醵粒耷琢俚欤级椋云衲芫。可绪稀
以金陵大梁为南北京
洪武三年八月初一,诏曰:朕惟建邦基以成大业,兴王之根本为先,居中夏以治四方,立国之规模至重。自赵宋末世,夷狄入主中国,今百有余载,其运乃终。群雄分争,未见有定于一者,民遭涂炭,亦已极矣。朕以布衣当扰攘之际,拔身戎伍,率众渡江,荷天地眷佑,祖宗积德,臣下宣忠,三军用命,西平陈友谅,东灭张士诚,南靖闽广,北有中原,武功大集,混一之势已成。十六七年间,凡储粮军需,百物科征,频烦尤甚,民无休息者,皆江左一方受供给之繁,遂至天下收平宁之效。民初有助于朕,其可忘乎?顷幸大梁,询及父老,皆曰昔圣人居中国而治四夷,天下咸服。朕观中原土壤,四方朝贡,道里适均,父老所言,乃合朕意,可不从乎?然立国之规模固大,而兴王之根本不轻,其以金陵、大梁为南、北京,于春秋往来,巡狩驻守,播告天下,使知朕意。至于立宗社,建宫室,定朝市,南京既创置矣,北京其令有司次第举行。
设科取士限式(洪武三年五月十一日颁)
第一场试五经义。各试本经一道,不拘旧格,惟务经旨通畅,限二百字以上。《易》程氏、朱氏注古注疏,《书》蔡氏传古注疏,《诗》朱氏诗传古注疏,《春秋》左氏、公羊、谷梁胡氏张洽传,《礼记》古注疏。
四书义一道,限三百字以上。
第二场试礼乐论一道,限三百字以上。
诏诰表笺内科一道。
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一道,限一千字以上。
第三场毕后十日,面试骑射书算律。
骑观其驰骤便捷。
射观其中数多寡。
书观其笔画端楷。
算观其乘除明白。
律观其讲解详审,见行律令。
殿试时务策一道,惟务直述,限一千字以上。
出身。第一甲三名:第一名从六品,第二、第三名正七品,赐进士及第;第二甲十七名,从七品,赐进士出身;第三甲八十名,正八品,赐同进士出身。
乡试各省,并直隶府州等处,通选以五百名为率,其人材众多去处,不拘额数,若人材未备,选不及数者,从实充贡。河南省四十名,山东省四十名,山西省四十名,陕西省四十名,北平省四十名,福建省四十名,江西省四十名,浙江省四十名,湖广省四十名,广东省二十五名,广西省二十五名。
两京乡试直隶府州一百名。
会试额取一百名。
高丽、安南、占城等国,如有行修经明之士,各就本国乡试,贡赴京师会试,不拘额数选取。
开试日期。乡试八月初九日第一场,十二日第二场,十五日第三场;会试次年二月初九日第一场,十二日第二场,十五日第三场;殿试三月初一日,一年一次开试。
于洪武三年乡试,洪武四年会试。
各省自行乡试,其直隶府州赴京乡试。凡举人各具年甲、籍贯、三代、本姓、乡里,举保县申州,州申府,府申行省。印卷乡试,中者行省咨解中书省,判送礼部印卷会试。
仕宦已入流品,及曾干前元登科,并曾仕宦者,不许应试。其余各色人民,并流寓各处者,一体应试。
有过罢闲人吏娼优之人,并不得应试。
应举下第之人,不许喧闹,摭拾试官及擅击登闻鼓,违者究治。
凡试官不得将弟男子侄亲属循私取中,违者许赴省台指实陈告。
科举取士,务得全材。但虑开设之初,骑、射、书、算、律未能遍习,除今科免试外,候三年之后,务要全备方许中选。
髑髅为基
帝于后湖中筑一台以藏天下兵册,避火炎也。筑屡溃,乃命曩所诛髑髅为基,其台立就。
赤白船
帝与陈友谅战于湖中,时乘白舟,友谅以赤龙船厌之。及战,我师大捷,帝因制令,以赤船载囚,白船给官胥之用。
马后负逃图
帝尝为汉兵所逐,马后负之而逃,太子私绘为之图。及后薨,帝惨不乐,愈肆诛虐。太子谏曰:陛下诛夷过滥,恐伤和气。帝默然。明日以棘杖遗于地,命太子持,太子难之,帝曰:汝不能执使,与我润琢以遗汝,岂不美哉!今所诛者皆天下之险人也,除以燕汝,福莫大焉。太子顿首曰: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帝怒,即移所坐榻射之,太子走,帝追之,太子将怀中绘图遗于地,帝发视之,大恸而止。
配享
帝以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胡大海配享晋卞壶庙。
宜兴城隍
杨国兴初名元,避讳改今名。太祖以其镇宜兴有功于民也,遂敕封宜兴,城隍显佑伯,庙食百世。
字式腰斩
帝尝命状元张信训诸王子,信以杜诗"舍下笋穿壁"四句为字式,太祖怒曰:堂堂天朝,何讥诮如此?腰斩以徇经生。张信,四明人,时为翰林修撰。
封元后诏
三年六月十五日诏曰:朕本农家,乐生有元之世,何庚申之君荒淫昏弱,纪纲大坏,由是豪杰并起,海内瓜分,虽元兵转战,华夏终不能致,此天意也。然倡乱之徒,首祸天下,谋夺土疆,欲为王霸,观其所行未合于理,故皆灭亡,亦天意也。是时朕年二十有四,扰攘之秋,盘桓避难,终不能居,乃托身行伍,驱驰三年,睹群雄无成,徒扰生民,朕乃率兵渡江,训将练兵,奉天征讨,于今十有六年,削平强暴,混一天下。大统既正,民庶皆安,今年六月初十日,左副将军李文忠、副将军赵庸筹,遣使来奏,五月十六日率兵至沙漠,于应昌府获元君之孙买的里八刺及其后妃并宝册等。知庚申之君,已于四月二十八日,因痢疾殁于应昌,大军所在,俘获无遗。中书上言,宜将其孙及后妃并宝册献俘于太庙,朕心思之,深有不忍。其君之亡,系乎天运,所遗幼孙,若以献俘,加殃其身,朕所不为也。况朕本元民,天下之乱实非朕始,今定四海,休息吾民于田里,非朕所能,亦天运所致然也。尚虑臣民未知朕意,是用播告天下,所有事宜,条列于后。
总兵官以礼护送买的里八刺已至北平,朕怜帝王之后难同庶民,及首号僭号来归者,特封崇义侯,从其眷属及母后等同居,饮食服用出官民上,故存元之祭祀。
元君之子爱猷识里达腊畏惧仓卒,流离塞北,岂不知天运已去,人力难为。若审度朕心,筹之左右,来抚妻子,朕当效古先帝王之礼,使作宾于吾朝。果能如是,朕不食言。
元君随驾人员,仓卒回避者有之,贤智者岂不自度?曩者有元兴起,系是外夷犹能胡越一家,况我中原历代之君,每居中国而统四夷,非止一朝而已,如果审识天命,倾心来归,不分等类,验材委用,即今在朝诸色人物,皆已官之,朕言不谋。
朕即位之初,即遣使往谕四夷,高丽、占城、交趾,皆已奉表称臣,惟沙漠之地尚未往报,盖因庚申之君拥残兵于应昌故耳。今彼禄位既终,人心绝望,诏书到日,凡迤北各枝诸王,各爱马头目人等,并依职来朝,或遣使归顺,当与换给印信,还领所部本居地方,羊马孽畜,从便牧养。
迤非各枝诸王,并爱马人等,若遵前元约束,得安其生。今朕既为天下主,一视同仁,华夷无间,姓氏虽六抚治如前,诏书到日,敢有违者,必大举六师以清沙漠,毋或执迷,以贻后悔。
迤北达达百姓,因元丧乱,连年起取军人供给车马,差拨繁重,朕甚悯焉。朕今混一天下,甲兵钱谷倍于前代,今后迤北人民,各安所居。
於戏!君舟民水,载覆不常,可不畏哉!然礼德尚贤,使民怀仁,天下宁有不治安者乎?故兹诏示,咸使闻知。
善哉善哉
帝以太子性仁柔不振,一日窃令人载尸骨满舆,过其前激之。太子不胜惨蹙,抚掌曰:善哉!善哉!
佯为病颠
狱有疑囚,太祖欲杀之,太子争不可。御史袁凯侍,上顾谓凯曰:朕与太子之论何如?凯顿首进曰:陛下欲杀之,法之正也。太子欲宥之,心之慈也。上以为持两端,下狱,三日不食出,遂佯为病颠,满身涂污秽。上曰:吾闻颠者不虑痛,乃以木锥凯。凯笑,上放归,自缧木榻于床下。久之,上使人诏之,凯慢坐对使者歌,使者廉其状以复命,上不为疑。已而上晏驾,凯始出,优游以终。
民字形
帝以士民所服四带巾未尽善,因杨维桢言,命制四方平定巾式颁行天下,令士人吏民服之,以异皂隶伶人之属。有司初进样,方直其顶,上以手按偃其后,视之宛如民字形,遂为定制。
镌字悬冠
都督佥事濮真,秉节死于高丽国,太祖表其门曰:班超群将,志迈雄师。其子玙,即襁褓封为西凉侯。稍长入朝,为多士蹋伤,母夫人以闻,上命御用监镌一王字牌悬玙冠上,每朝俾人知所逊避。
祭云
前代多不祭云,以为云即雨也。太祖特列祀典。
课业簿
帝始造钞,累不就,一夕梦神告,当用秀才心肝为之,寤思之未得,曰:岂将杀士而为之耶?马后曰:不然。士子苦心程业,其文课即其心肝也。太祖喜曰:得之矣。因命取太学积课簿捣而为之,果成。遂令岁输上方。其后又以给军卫糊为炮,且给光禄为面囊。
不父之戒
国初李秉正犯罪免归,鬻其四岁女为资,太祖命腐之,以为不父者之戒。
试官
国初考试官,虽儒士亦在所聘。
江淮府
帝初克镇江,改名江淮府,旋改今名。
庶吉士分置府部
国初选庶吉士分置府部,如乙丑进士于子仁为参军府庶吉士,见刘三吾送行序。永乐以后,始隶翰林院,命学士教之。
五字金牌
蕲国公康茂才子名铎,年始十岁,入侍皇太子读书大本堂,上赐金牌镌"蕲国武义公"五字赐之。
功臣三遇春
右丞相常开平忠武王,名遇春。大都督府事郑荣阳侯亦名遇春,克金陵镇江丹阳升千户者又有邵遇春。
乡里子孙美谈
元年章溢奏定处州七县税粮,比宋制每亩加五合,上特命青田县粮止作五合起科,曰:使刘伯温乡里子孙世世为美谈也。伯温,处州青田县人。
秀才顽
帝命有司造成均,凡士人肄习案座,皆以独木为之,曰:秀才顽,使之坚厚,毋败吾案。
浆粉钱
孝慈尝幸太学,赐监生家人浆粉钱。后以孝慈崩,诸妇不哭临除之。
造罪被刑图
帝命图大辟囚造罪被刑之状于锦衣卫外垣,俾人得见以为惩戒。
移民耕种
七年,上以濠州乡里之地,兵革之后,人少田荒,天下无田耕种,村民尽多,遂移江南民十有四万于濠州,命官监督,给与牛种,使之开垦,永为已业。
黑气满室
宋国公冯胜,国用弟也,生时黑气满室,若烟雾然,经日不散。
卒于姑苏狱
国初将廖永安,与周将吕珍战败,拘幽于狱,自戊戌十月至丙午七月丁未共十年,竟卒于姑苏之狱。
国初重刑
帝开国时,其重辟自凌迟处死外,有刷洗裸置铁床,沃以沸汤,以铁刷刷去皮肉;有臬令,以钩入脊悬之,有称竿,缚置竿杪,悬石称之;有抽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