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第3/3页)
已四十八的“十四叔”,壮志消磨,不只再有意图,此时只是还有一股不平之气横亘胸中,如果他能代父补过,宣泄了那股不平之气,不但无害,而且反会获得支持。
因此,复奏上达御前,批示再议,而结论仍是“事关先朝,未便轻释”。这一下,就迫的嗣皇帝只好独断独行了。
当然,这需要有一番准备,嗣皇帝亲自拟了一个名单,凡是应该加恩的,自宗室至外戚,一一优怡处置。这样一方面是团结人心,一方面也是绝了获释以后的胤祯,召聚党徒的途径。最后的一个处置,不是加恩,而是严谴---个了胤祯的长子弘春的爵位。
胤祯有四个儿子,长子弘春,小名白敦;次子弘明,小名白起。老二敦品好学,而且也很孝顺,雍正幽禁胞弟时,“顺带公文一角”,以“甚为不耻“四字,将他们父子一起看管,其实这道恰符弘明所愿。弘春则利欲熏心,在”四伯父皇上”几次召见,明奖暗诱之下,竟敢出了“卖父”的勾当,奸告其父曾以巨款接济他的另外两个“伯父”--“四伯父皇上”的死敌允禩与允禟,因而得封为贝子,进奉贝勒;雍正九年更进封为泰郡王。称号的这个“泰”字,明明告诫他需记着持盈保泰的古训;而弘春全然不能理会,得意忘形,言语轻佻,而又恰逢雍正打算与胤祯修好,便拿他来“送礼”,由郡王一下子将为初封的贝子。
这一回革爵又不比降封,必须申明罪状,当然,这道上谕,主要的是要为胤祯出气,所以特别指出:“家庭之间,不孝不友,”革去贝子后,而且“不许出门”,最后指示:”宗人府将伊诸弟带领引见,候朕另降谕旨。”诸子中当然包括弘明在内,事实上嗣皇帝早就作了决定,拿弘春革去的贝子,转封弘明,带领引见,不过避免用“释放”的字样而已。
弘明的年纪比嗣皇帝大,是堂兄,为了表示亲热,嗣皇帝叫他“白起哥”,问说:“你知道我想请十四叔回来?”
泰国最胸女主播全新激_情视频曝光 扑倒男主好饥_渴!!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在线看: meinvxuan1 (长按三秒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