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未分卷 第十九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回 (第3/3页)

知道,“不过拖日子而已”,等她天年一终,不必发表,将嗣皇帝的生母接了来,顶太后的缺,受皇帝的供养,庶几孝道无亏。

    但是,胤祯怕作此建议以后,嗣皇帝为了生母,不免时时刻刻会想到,太后何不早早归天?这就是所谓“心中之贼”;有此一贼在,左右近侍,窥探意旨,如果要做一件有意让太后不治而死的事,是非常容易的。因此几番踌躇,看嗣皇帝还不象先帝那么狠心手辣,方始定策。嗣皇帝自问无他,保证要加倍孝顺太后,让她多享几年福。可是,别人会不会怎么样呢?

    方观承顾虑的就是这一点。倘或跟凌柱说破了,万一太后病势突然沉重,医药罔效;凌柱家必然会有疑问:“到底是天年已终,还是故意把病耽误了?”那岂非千古不白之冤。

    嗣皇帝领悟到这一点,惊出一身冷汗,千古之冤,还是身后是非,眼前让人疑心他有“弑母”之嫌,这个恶名如何但当得起?

    “不是你提醒我,几乎铸成大错!”嗣皇帝欣慰地说:“真不枉我们君臣的一番遇合。这件事怎么办,我完全听你的。”

    于是,方观承作了详细的策划。这个秘密,连“在热河的太后”都不能让她知道,如果发觉现住景仁宫的太后病势将变,随即设法挪到圆明园,同时将“在热河的太后”悄悄接了来,准备“顶缺”。已崩的太后,在圆明园内,悄悄埋葬,找机会同葬泰陵---世宗宪皇帝在易州的陵墓。

    这样做法,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细细想去亦没有什么使不得。嗣皇帝反复考量,只有一个疑问,令人不能十分放心。

    那个疑问就仿佛象宋朝李宸妃那样,“丧不成礼”--贵为太后,崩而不能发丧,设身处地为人家想一想,似乎死得不明不白;凌柱口虽不言,心怀怨恨,仍旧会把真相泄露出去。

    这层意思很含蓄的表达了以后,方观承的回答却是明明白白的,怕措辞含蓄,变成语言糊涂,嗣皇帝会错了意,反而不妙。

    “这在本朝不乏前例。世祖端敬皇后,奉孝庄太后懿旨,认内大臣鄂硕为父,由汉姓的董改为满洲的董鄂氏。臣的拙见,到时候请’在热河的太后’,给承恩公凌柱行个礼,认做父女,承恩公府,始终有一位太后,此谓至美之事,岂复尚有怨恨?”

    这是情理上一定能办得通的事,嗣皇帝欣然接纳,满怀舒畅,不仅因为他耿耿于心的孝道有亏,终能弥补,而且也因为继位未几,便得有方观承这样一个心腹肱骨之臣。

    这不免联想起识拔方观承的平郡王福彭,回忆当年在上书房,因为出身微贱,为胞兄弘时所欺凌,以及其他堂兄弟所歧视,福彭总是仗义回护,好言安慰的往事,异常炽热,恨不得即使能够相见,方始放心。

    本站重要通知:请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无广告、破防盗版、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appxsyd (按住三秒复制) 下载免费阅读器!!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