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
第七十八回 (第1/3页)
方观承懂他的意思----其实是了解皇帝的想法,务求安静。但何志平跟杨一帆未必知道,不如让康亲王亲口宣示,免得临时有争执。于是他说:“摇动人心,必不可免。应该如何办理,请王爷定个宗旨。”
“能够顺顺利利问明白最好。倘或不甚顺利,也不必剑拔弩张,闹得满城风雨。”
“是!”方观承向何、杨看了一眼,意思是你们明白了?
“你们两位,”康亲王问平郡王和纳亲:“有什么交待?”
“我的话,四伯已经说了。”平郡王答说:“没有别的交待。”
“我要提醒三位,别误钦命限期。”
由于案情重大,关防格外严密,杨一帆特为收拾出一座跨院;出入之处,都派人看守。那座院落跟军机处相仿,也是南北五各三间;问官只占南屋,留着北屋作问话之用,表示尊重亲贵。虽是熟人,私下也经过一番谦虚,终于还是推定方观承主持。他先将告密的折子传观既毕,方始开口说道:“奉命办理这件钦命要案,不瞒两位说,我实在很惶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知两位的想法如何?”
“我有同感。”何志平答说:“反正办这件案子,顶石臼做戏,吃力不讨好;得罪人是得罪定了。”
“这倒也不尽然。”杨一帆跟旗人打得交道多,深谙趋避之方,所以态度又不同,“反正咱们是奉命办事,只要礼数不缺,就不会接什么怨。”
听了他的话,最不安的何志平心里好过了些,当即问道:“咱们从何下手?”
“柿子拣软的捏。”方观承说:“先找最好说话的人?”
谁是最好说话的?应该是弘普。但弘普父子行的一条苦肉计,已经彰明较着,他说的话对弘皙、弘昌不但不能发生什么启导的作用,或许还会惹起反感。几经斟酌,决定先预备纸笔,让个人自书亲供,看情形再做道理。于是杨一帆命人在北屋备妥五分笔砚,然后将弘皙等人都“请”到,杨一帆站在门口向上说道:“两位王爷跟各位贝勒斗受屈了!我们是上命差遣,身不由己,请王爷跟各位贝勒包涵。”说着,蹲身下去,总请了一个安。
“这是什么?”弘昌指着纸笔问道:“莫非还要写亲供?”
“是!”
“我不写。”
“昌大爷袭爵的时候,不也递过亲供吗?”杨一帆笑嘻嘻的说。那只是叙三代履历,但也叫亲供;弘昌无以相驳,不开口了。
“王爷跟各位贝勒动手吧!要什么尽管吩咐。”说着,杨一帆往后退了两步,正要转身时,为人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