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回 (第2/3页)
,我有话跟他说。”
“是!雪芹在收拾行李;原要跟圣母老太太、傅太太来辞行的。”
曹震的谎撒的点水不漏,傅太太深信不疑,转告了圣母老太太,颇有难以割舍之感。因此,听说曹雪芹一来,她先就抢在前面来接见。
“芹官,你为啥说要回京去了,年近岁逼,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要你去办,你能不能过了年再走吗?”
“怕不能。”曹雪芹嗫嚅着说。
“老太太,”傅太太闪身出来,“他不能不走,留不住的。”接着对曹雪芹说:“想来是平郡王奉了旨意,要问你圣母老太太的情形,你打算怎么说?”
曹雪芹一愣,心想所谓“打算”,即使别有说法,不能照实而言。但当这圣母老太太有不便反问:“你要叫我怎么说?想了一下答说:“傅太太上皇后的奏折上,不是说得很清楚了?”
“我来了才两天。我没有来以前的情形,平郡王会问你。”傅太太暗示地说:“太琐碎的话,你不必提。”
“是。”
“雪芹,你到底想干什么差事?”傅太太听了一下又说;“咱们是第一回见面,你帮了我很多的忙,我实在有点儿过意不去,很想也帮你一点儿忙!”
“多谢傅太太。我这会儿还没有想出来,以后再说吧。”
“以后你要跟我见面,怕不容易。”
这番殷勤的情谊,又让曹雪芹心中一动;但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一声等于没有表示的:“是。”
“雪芹,”傅太太一面看着伤感的圣母老太太,一面吩咐:“你跪安辞行吧!”
“是。”曹雪芹走到正中,恭恭敬敬的跪了下去,口中说道:“给老太太辞行,顺便辞岁。”
圣母老太太打算逊谢,却让傅太太按住了,不叫她起身;不过,他的手可以自由活动,探怀说道:“芹官,我给你压岁钱。”
她在怀中掏摸了好一会,取出来一枚金钱,向前一递;曹雪侵略一迟疑,决定接受,“长者赐,不敢辞。谢谢老太太。”说完了又请了个安,才将那枚金钱接到手里,好热的钱,一直暖到他心里,差点要掉眼泪了。
“这个钱,我算算。”圣母老太太想了一下说:“在我身上十七年了。那年康熙爷登基六十年,四月底到热河,端午那天有人来叫我,说宓妃要我去,皇帝那时候就养在宓妃宫里。到了才知道康熙爷也在,我一生就见过这一回;当时吓得浑身发抖,也没有看清他老人家是什么样子。跪在地上只听宓妃再说,这就是某人的生母。康熙爷也没有说啥,后来叫人拿了这个钱来,说是皇上赏的。我一直放在身上,现在送了你。”
原来有这样一段来历,曹雪芹倒不知道该收不该收了。正在迟疑时,傅太太说道:“老太太请进去歇着吧。我还要交待雪芹几件事。”说着,向齐二姑使了个眼色。
于是齐二姑便半强迫的将圣母老太太搀了进去,曹雪芹已发现她面有泪光,低着头,不敢多看。
“雪芹,”傅太太只代圣母老太太的影子消失,方始开口:“我得告诉你一件事,皇上不愿人家知道圣母老太太以前的情形,所以这回你见了平郡王,不必提到圣母老太太跟你怎么谈她的过去。那对你没有好处。”
曹雪芹恍然大悟,怪不得她会问他,见了平郡王打算说些什么?同时他也想到,这是傅太太特为关照,实在令人心感。“多谢傅太太指点,感何可言。”
“我也不要你感激。我们总算有缘,我能帮得上忙,何乐不为?我在问你一句:你想要个什么差使?老实跟我说。”
“那,”曹雪芹毅然决然的答道:“我就老实跟傅太太说,我根本就不想当差。”
“喔,”傅太太大为诧异,“那是为什么?”
“是因为我生性不善于伺候长官。”
“原来你很清高,倒失敬了,人各有志,我就不必勉强了。”
“不过!我还是很感激傅太太的。”
“不必这么说。”傅太太急转直下的换了个话题,“我托你件事。你见了平郡王,就说我请她跟内务府大臣商量,是不是能奏明皇后,再派一根能干的人来帮忙。我一个人,你看,你一走,我连代笔的人都没有了。”
“傅太太的意思是,请再派一位命妇来跟圣母来太太做伴?”
“也是给我作伴。”
这就不必一定要命妇了。曹雪芹心想,傅太太如能得秋月相伴辅佐,圣母老太太身上所发生的难题,大概都可以解消。但此念普起即消,自觉匪夷所思的可笑了。于是口中答应着,辞了出来,低头疾走,下决心要将傅太太的一切抛开。无奈这是办不到的,因为不是他一个人的事。
回京那天,正是除夕,马夫人不承望爱子会干回来过年;平生第一次发现,令时佳节,阖家团圆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围炉守岁,当然要谈圣母老太太,少不得要谈谈傅太太。只是傅太太跟她之间所答的交道,在马夫人及杏香面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