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未分卷 第十一章教学之道(凡二十一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教学之道(凡二十一条) (第3/3页)

不明于天下,故不得有所成就。且古者“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如今人怎生会得?古人于《诗》,如今人歌曲一般,虽闾巷童稚,皆习闻其说而晓其义,故能兴起于《诗》。后世老师宿儒,尚不能晓其义,怎生责得学者,是不得兴于《诗》也。古礼既废,人伦不明,以至治家皆无法度,是不得立于礼也。古人有歌咏以养其性情,声音以养其耳目,舞蹈以养其血脉,今皆无之,是不得成于乐也。古之成材也易,今之成材也难。

    孔于教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盖不待愤悱而发,则知之不固;待愤悱而后发,则沛然矣。学者须是深思之,思而不得,然后为他说便好。初学者,须是且为他说,不然,非独他不晓,亦止人好问之心也。

    横渠先生曰:“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仁之至也,爱道之极也。己不勉明,则人无从倡,道无从弘,教无从成矣。

    《学记》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人未安之,又进之;未喻之,又告之,徒使人生此节目。不尽材,不顾安,不由诚,皆是施之妄也。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观可及处,然后告之。圣人之明,直若庖丁之解牛,皆知其隙,刃投馀地,无全牛矣。人之材足以有为,但以其不由于诚,则不尽其材。若曰勉率而为之,则岂有由诚哉?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

    盖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

    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与间也,唯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非惟君心,至于朋游学者之际,彼虽议论异同,未欲深较。惟整理其心,使归之正,岂小补哉!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