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改过及人心疵病(凡三十三条) (第3/3页)
面物好时,却不知道自家身与心却已先不好了也。
人于天理昏者,是只为嗜欲乱著他。庄子言:“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此言却最是。
伊川先生曰:阅机事之久,机心必生。盖方其阅时,心必喜,既喜,则如种下种子。
疑病者,未有事至时,先有疑端在心;周罗事者,先有周事之端在心。皆病也。
较事大小,其弊为枉尺直寻之病。
小人、小丈夫,不合小了,他本不是恶。
虽公天下事,若用私意为之,便是私。
做官夺人志。
骄是气盈,吝是气歉。人若吝时,于财上亦不足,于事上亦不足,凡百事皆不足,必有歉歉之色也。
未知道者,如醉人,方其醉时,无所不至,及其醒也,莫不愧耻。人之未知学者,自视以为无缺,及既知学,反思前日所为,则骇且惧矣。
邢七云:“一日三点检。”明道先生曰:“可哀也哉!其馀时理会甚事?盖仿三省之说错了,可见不曾用功。”又多逐人面上说一般话,明道责之,邢曰:“无可说。”明道曰:“无可说,便不得不说?”横渠先生曰:学者舍礼义,则饱食终日,无所猷为,与下民一致,所事不逾衣食之间、燕游之乐尔。
郑、卫之音悲哀,令人意思留连,又生怠惰之意,从而致骄淫之心,虽珍玩奇货,其始惑人也亦不如是切,从而生无限嗜好。故孔子曰“必放之”,亦是圣人经历过,但圣人能不为物所移耳。
孟子言反经,特于乡原之后者,以乡原大者不先立,心中初无怍主,惟是左右看,顺人情,不欲违,一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