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卷 第四回 风尘侠妓巨眼识才人 草泽英雄倾心结奇士
第四回 风尘侠妓巨眼识才人 草泽英雄倾心结奇士 (第3/3页)
毫未报。国家有事,正是为臣下的卧薪尝胆之秋。你们大家反而认为应该趋吉避凶,殊属非是。”
他的几个兄弟听了,知道国藩的学问经验,胜过他们万倍,自然唯唯承教,并不反对。
国藩既在家中守制,不才便将工夫腾出来写另外一个奇人。
此人姓钱名江,表字东平,浙江归安人氏。道光二十八年,他正二十八岁。自幼父母双亡,依他叔父钱闳长成。甚么诸子百家,甚么六韬三略,上自天文,下至地理,无书不读,无事不知。
他虽有此学问,誓不去下清室的科场。每与二三知己谈论,他说满清自从吴三桂借兵进关,容容易易的得了汉人天下,若能效着汤武的行事,不分彼此,爱民如子,也还罢了。岂知一得江山,就派多尔-那个杀星南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杀得城无人烟,野皆尸首,黄帝子孙遭殃,和古时候的同是亡国一比,更加惨酷万倍。及至百姓惧怕杀戮,大家承认他们已是中原之主,还要猜忌过甚,各省都派驻防满兵。这个驻防,并非在防盗匪,明明在防百姓。就照君主之制而言,也应该知道民为邦本,怎好彰明较著的排出驻防字样。既是这般防备,汉满界限,分得如此清楚,试问一班百姓岂非仍是俎上之肉。
现在两广地方,很出几个英雄豪杰。从前刘文叔举义南阳,后来果成中兴之局。两广既想起义,最好是须有一个热心的人前去,仿照战国时代的苏秦张仪,游说他们,将各方的人材,合而为一。势力集在中央,不怕不能逐走满人。
在钱江的这番议论,本来就是满人方面的致命伤,无奈当时吃着清朝俸禄的人们太多,一见钱江竟敢倡言大逆不道之话,马上飞报归安县官,以为必有重赏。幸巧那位知县姓魏名平,扬州人氏,素知钱江是个奇人,善言遣退那人,漏夜通知钱江赶快逃走。钱江得信,即向粤江进发。
他在半路之上,买上一部《缙绅》一翻,瞧见他的故人张尚举,正做花县知县,不禁大喜,也不再在他处耽搁,直到花县投刺进去。张尚举果然倒屣出迎,携手人内。
张尚举先问道:“故人来此,有无其他的贵事么?”钱江微笑道:“家乡连年荒欠,不堪坐食,特地出外走走。”
张尚举听了一乐道:“敝县甚小,自然不敢有屈高轩。故人倘肯暂时在此税驾,乃是全县数十万人民之福,并非小弟一人之幸。”
钱江笑答道:“这也不敢当此。好在我本同闲云野鹤一般,无所事事。即留贵署,备作顾问,也没甚么不可。”张尚举连忙收拾一间住室,待以上宾之礼。
钱江既在花县衙中住下,于是天天出去,借了游山玩水之名,随处物色人材,好行他的大志。
有一天竟于无意中结识了一个名叫冯逵号叫云山的志士。又因冯云山的介绍,认识一位惊天动地的人物,你道此人是谁,就是将来天皇洪秀全。钱江一见了洪秀全,又知他最信教,现在手下的教徒,已有一二万人数。因思此人生有异相,复在壮年,既具逐去胡人的大志,只要后来不变初衷,汉室光复定属此人。
这天即约冯云山同到洪秀全的家中。洪秀全也因云山的推崇,已知钱江是个奇人,万分尊敬,当下邀至密室,又把他那堂弟洪仁发、洪仁达二个,一同约至,五个人促膝的谈起心来。
洪秀全先朝钱江一拱手道:“小弟听得我们云山兄弟说起,先生是位奇人,特地叫他将小弟所抱的宗旨,转告先生。今天既承光降,自然赞成此事。不过小弟虽有此心,而无此学,务求先生看在天下的同胞份上,尽情赐教,开我茅塞。”
钱江听说道:“秀全先生不必这般客气,兄弟既到府上,敢不贡献一得之愚。秀全先生既具这个大志,时机已至,千万不可错过。”
秀全失惊道:“果然时机已经到了么?如此说来,更不容缓了。”
钱江便将他的椅子挪近一步道:“前两年我们浙江地方,业已发现一种童谣,叫做三十刀兵动八方,明年恰巧是道光三十年了。第二句的天地呼号无处藏,乃是天下大乱,甚至就是天地也没地方可躲之谓。第三句是指起义的人物。第四句是指起义人物大捷之意。兄弟自从听了这个童谣之后,记起汉献帝时代,当那董卓之乱,也有那些‘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后,不得生’的童谣,后来董卓果然伏诛。兄弟年来,每观天象,只见将星聚于此方,所以特来访求贤豪到此。”
洪仁发、洪仁达、冯云山三个听到此地,一齐异口同声的说道:“先生既说大势如此,要办这件大事,赶快搜罗各方人材,最属紧要。”
钱江又说:“人才二字,很有分别,因为内中有帅才,有将才,有运筹帷幄之才,有冲锋陷阵之才,须要用其所长之才,合其所短之才,方能谓之全才。从前吕留良、曾静、戴名世等等,何尝不是人才,他们的不能成事,都是失败在欲速不达的毛病上。又以嘉庆年间,川楚一带地方,曾以邪教起事,虽因没有统驭的能力,以致败事,然也震动数省,闹了几年。我们现在的第一要着,须要聚集人材,先要得到主力,然后便可发号施令。”
洪秀全忙问道:“这末如何办法,先生快快赐教。”钱江听说,即将他的手向洪秀全一指,正是:
隆中虽决三分策
帐下还须百万兵
不知钱江手指洪秀全究为何故,且阅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