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折 (第3/3页)
蜚声艺苑文坛的古典名著。自从它问世以来的七百年间,一直传诵不绝,上演不衰。
它的强烈的反封建主题,固然赢得了人们的共鸣;而它独树一帜的艺术成就,特别是语言艺术,更是令人叹佩,一直为古人和令人所赞美!
明人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说:“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郭沫若也曾说过:“不但是‘杂剧中的杰作’,也是一部‘好诗’。”一语道破了《西厢记》的语言真谛。
作为我国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典范性作品,其规模之宏伟、结构之严密、情节之曲折、点缀之富有情趣、刻画人物之生动细腻等,不仅前无古人,而且超过了元代的其他剧作家,正因为如此,元代贾仲明在《凌波仙》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西厢记》语言的一个很值及称道的特点,就是把前代文人的佳句同白描性口语白话熔冶于一炉。
《西厢记》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林黛玉的口,称赞它
“曲词警人,余香满口”。《西厢记》最主要特点就是突出了
“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
《西厢记》不愧为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