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卷 第二十六回 姜尚避纣隐磻溪 子牙代武吉掩灾
第二十六回 姜尚避纣隐磻溪 子牙代武吉掩灾 (第2/3页)
殷郊喜纳其言,欲留子牙。子牙辞曰:“尚本细民,不足奉承左右。
且商王闻知,必以殿下招亡纳叛,得罪反重。”
殷郊然之,放子牙下关而去。
却说子牙将至歧州,遥见二士蛾冠博带,状貌非常,端坐息于道旁树下。子牙进前长揖曰:“二公何方人氏?”
其士曰:“吾等乃孤竹国君之二子伯夷、叔齐也。”
子牙忙拜于道,曰:“公子何以至此?”
伯夷曰:“吾弟兄因让国而出,欲投于商。
商王失政,故处北海之滨,亡世三邱。今闻西伯发政施仁,尤善养老者,故徒步而来,拭目西方太乎?”
子牙叹曰:“得天下者,得其民,吾知商德丧矣!”
遂相辞而别。夷、齐竟隐岐山之西,不在话下。
且说子牙既人歧州,遍游都内山川,无一可栖之所。一日,游于城外,见樵夫,问曰:“吾乃远方细民,渔钓为生。今闻西伯行仁,是故挈妻孥来投。路僻人生,不知何处可垂钓,敢烦指引,使渔樵皆在春风之下,有何不可?”
樵者曰:“此去西南五十里,有地名曰‘磻溪’,原从渭河而出。此处石室深邃,林下苍苍,兼有石室清幽,波涛汹涌,乃鱼鳞所聚之处。
子欲钓鱼为生,非磻溪不能以为长久之计。”
子牙谢曰:“子试为我指引,何如?”
樵者辞曰:“吾有老母在堂,采樵为活,不能远出。今邻友亦是渔者,可令引子而行。”
子牙曰:“感承子厚意,愿乞姓名,以为他日相逢之志。”
樵者曰:“吾家住歧山之西,姓武,名吉是也。”
子牙辞谢武吉,遂携妻子与渔者溯水而上,次日行至磻溪。果见石室清幽,波涛汹涌。浩然叹曰:“不缘渔父引,岂得见波涛!”
遂谢渔者,安居石室。
却说磻溪上有大石,子牙终日立于石上,垂竿而钓。不觉三年之间,须眉皓白,并无贤士往来,独有樵牧之夫相为邻友。
然子牙甘守清苦,以仁义之风化诸樵牧。磻溪前后村中民户皆服其化,亦有清高气象。独其妻马氏不乐贫困,一日又诘子牙曰:“子言年至八十位已封侯,今日东迁,明日西徙,寂寞如故。年光屡换,如之奈何?”
子牙慰曰:“吾观西北有祥云瑞气,三年之后,必有明王来此。汝宜暂守清寒,富贵指日可得矣。”
马氏郁郁不乐。
一日出钓磻溪,见一樵者扣歌而至。近前视之,乃故人武吉也。姜尚曰:“子何至此?”
吉曰:“吾乘间访亲于前村,因来谒子。”
尚即收钓,延入茅,一煮鱼酌酒以叙故旧。姜尚熟视吉之相貌,惊曰:“子何神彩俱散,昏黑障天庭,非伤他人,则为他人所伤。”
武吉泣曰:“吾死不足惜,但有老母无养,子有何术,幸为我图之。”
尚笑曰:“死生祸福皆系于数,固非人力所能迁改。然子倘有事变,即来磻溪,吾当与子谋议。”武吉辞谢而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