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未分卷 第五十三回 牛衣对泣不纳良言 象服加身频夸怪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三回 牛衣对泣不纳良言 象服加身频夸怪梦 (第2/3页)

,缮成奏牍,函封待呈。其妻闵氏知道此奏必撄王凤之怒,倘因参之不倒,必有大祸,赶忙阻止王章道:“人当知足,君今贵了,独不念牛衣对泣的时代么?”此时王章已是义愤填膺的当口,哪里还顾利害,竟摇头答复他妻子道:“此等大事,断非女子所知,亦非女子所应言的。汝去料理中馈,切勿阻止乃公事。”次口,把折呈入;又次日,奉诏入对。因为奏对称旨,接连又召入数次。

    王章正在感激成帝的知遇之恩,不料大祸临头,居然被他妻子料着。那时王凤听了盲杜之计,一面上书辞职,一面入求太后。太后本是女流,只知娘家兄弟为重;至于国家大计,并不在她心上。自从王凤哭诉以后,太后终日不食,以泪洗面。

    并且时时刻刻叫着先帝名字,怪他何故不来引她同死。成帝见了,自然大惊失色。起初还不知道为了何事,后来暗中打听,方才知是为的王凤辞职的事情,赶紧下诏慰留王凤,劝速视事。

    太后尚不罢休,定要惩治王章诬告之罪,暗使尚书出头,严劾王章党附冯野王,并言张美人,受御至尊,非所宜言。成帝没法,只好把王章下狱。其妻闵氏,尚是徐娘,其女慧娇,年仅十二,一同被逮。隔室而居。

    王章入狱之后,始悔不听妇言,好好的京兆尹不做。反而身入囹圄,妻女被累,既愤且惧,不到数日,乘人不备,仰药自荆他的女儿慧娇,睡至黎明,偶闻隔室狱吏检查囚犯,所报数目,料知其父已死,慌忙唤醒她娘,边哭边说道:“父亲必已自尽了!”闵氏听罢,也吃一吓道:“我儿何以知道汝父自尽?快快告知为娘!”慧娇道:“每日黎明,狱吏必来检查囚犯一次,女儿昨前两天,听得狱吏在门壁所报囚犯名数,却是九个;方才女儿听得所报的数目,只是八个了。吾父性刚,必已气愤自杀。”闵氏忙去问知狱卒,果被其女猜着,一时恸绝,晕了过去。

    慧娇将她唤醒。闵氏犹长叹了一声道:“汝父不听吾劝,如此下场,岂不可惨!为娘与汝,就是蒙恩赦罪,弱质伶仃,将来依靠何人呢?”闵氏与她女儿,尚未说完,忽见狱吏进监向她说道:“汝等二人,业已判定充戍岭南合浦地方,所有家产,籍没充公。”闵氏母女,只索含悲起解。及至合浦,幸可自由,闵氏便与其女,采珠度日。

    原来合浦,地近海边,素产明珠。远省人民,虽不充配,到那里谋生,因而致富的人数,不知凡几。

    闵氏既在那里十多年,倒积蓄了许多钱财。后来遇赦回里,尚不失为富人,不必说她。

    当时冯野王在琅琊任上,闻得王章荐己获罪,恐怕受累,即上书告假。成帝允准。

    王凤又嗾令御史中丞,奏劾野王擅自归家,罪坐不敬,应即弃市。成帝心里本是明白,因为不肯违忤太后,只好眼看这班人,寻死的寻死,乞假的乞假;既有御史中丞奏参野王,但将野王革职了事。不久,御史大夫张忠病逝,王凤又保他的从弟王音为御史大夫。王姓一门,均登显职。

    那时王凤之弟王崇,业已去世,此外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五位侯爷,门庭赫奕,争竞奢华,四方贿赂,陆续不绝于途,门下食客数百人,互相延誉。

    惟有光禄大夫刘向,委实看不过去,上书于成帝道:臣闻人君莫不欲安,然而常危;莫不欲存,然而常亡;失御臣之术也!

    夫大臣操权柄,持国政,鲜有不为害者,故书曰:“臣之有作威作福,害于而家,凶于而国。”孔子曰:“禄去公室而政逮大夫,危凶之兆也。”

    今王氏一姓,乘朱轮华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大将军秉事用权,五侯骄奢僭盛,依东宫之尊,假甥舅之亲,以为威重。尚书九卿,州牧君守,皆出其门。称誉者登进,忤恨者诛伤;排摈宗室,孤弱公族,未有如王氏者也。夫事势不两大,王氏与刘氏不并立,如下有泰山之安,则上有累卵之危。

    陛下为人子孙,守持宗庙,而令国祚移于外亲,纵不为身,奈宗庙何!妇人内夫家而外父母家;今若此,亦非皇太后之福也。

    明者造福于无形,销患于未然,宜发明诏,吐德音,援近宗室,疏远外戚;则刘氏得以长安,王氏亦能永保;所以褒睦内外之姓,子子孙孙无疆之计也。如不行此策,齐田氏复见于今,晋六卿必起子汉,为后嗣忧,昭昭甚明,惟陛下留意垂察!

    成帝见了此奏,也知刘向忠心,便将刘向召入私殿,对之长叹道:“君言甚是,容朕思之!”刘向听了,叩谢退出。

    谁知成帝一时莫决。因循了一年多,王凤忽得重病,成帝就大将军府问候,执了王凤的手道:“君如不起,朕当使平阿侯继君之任。”王凤伏枕叩谢道:“臣弟谭与臣虽系手足,但是行为奢僭,不如御史大夫音,办事谨慎,臣敢垂死力保。”

    成帝点头允诺,安慰数语,命驾回宫。

    翌日,王凤谢世,成帝即准王凤之言,命音起代凤职,并加封为安阳侯;另使王谭位列特进,领城门兵。王谭不得当国,便与王音有嫌。无奈王音虽是大权在握,却与王凤大不相同,每逢大小事件,必奏明成帝而行。如此小心翼翼,王谭还有何法寻他的错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