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卷 第三百二十七章 姓魏还是姓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七章 姓魏还是姓孙 (第2/3页)

份子的抓捕,更是主动派出了126名由兵仗局伙者组成的“支援队”,拿着库里尘封多年的兵器参加了对太液池一带的警戒工作。

    当然,兵仗局如此诚恳动作的背后,除了兵仗局和皇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外,也源于兵仗局四年前在江南特区参与的江南制造总局项目。

    该项目中的帝国军队武装升级项目,是兵仗局非常感兴趣的。按当时提督海事衙门给兵仗局出示的项目说明书估算,如果项目完全成功之后,兵仗局将从中获利不下百万两,并且是长期、稳定的。

    此项目也意味着兵仗局将来是完全能够替换掉锦衣卫南镇抚司、工部及兵部的一些兵器生产机构,成为大明帝国的军工重头。

    诚如魏公公在书信中对兵仗局掌印王大拿公公所言:“帝国的革新是必然的,帝国的发展也是必然的,那么,与其让外人参与,我们自已人为什么不先占大头呢?”

    这个“自已人”显然是指大家源于内廷一脉。

    “这个世界,也应该轮到我们寺人大展身手了!”

    人老心不老的王大拿公公想在退休前拿一笔巨款回家,但又不想被司礼监那帮人清算,所以,王公公果断的站在了皇军一边,也正是由他主持的兵仗局率先表态,方才促成了十三衙门一体化。

    十三衙门分别是的兵仗局、尚膳监、宝钞司、混堂司、内官监、御马监、御用监、惜薪司、钟鼓司、银作局、浣衣局、针工局、尚衣监。

    十三衙门也无一不是江南特区海事衙门及江南镇守衙门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截至万历四十七年,十三衙门在特区开工项目多达15个,投资总额34万余两。

    已建成项目12个,提供工作岗位7000余,基本实现盈利。

    其中,惜薪司和江南提督海事衙门合作的南都钢铁生产社是投资额最大的项目。

    尚衣监、针工局几乎包办了皇帝亲军的军服和军帽、军鞋生产。

    可以说,皇帝亲军的后勤及江南特区的发展已和这些当年勇敢派人南下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