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准备 (第3/3页)
大大提升,而颜书文的声望也通过几次救灾清理行动,在皇城民间不断高涨,甚至可以说是一呼百应。
这个时候仓颉殿已经修建完成,颜书文将皇宫中的文渊阁,明一阁的藏书尽数迁移到仓颉殿里,同时也将自己随身的藏书选部分的基础科学书籍安放在其中。
在仓颉殿完工之时,颜书文选了一批年轻热血,忠贞努力的儒生,商贾之子,平民等年轻人入仓颉殿就学。
这是在为之后的京畿地区全民小学教育,基础的师资力量做准备。
同时命墨道院加紧研发更快的印刷技术和更好的造纸技术,至于所用的笔则采用铅笔,而不是毛笔,毛笔字作为一个特殊课程单独列出。
铅笔芯倒是好解决,有了颜书文提供的配方,工匠们很快就配比出来了。
但是铅笔套,由于缺乏设备工具没法做出来,不过这难不倒充满创造力的工匠们。
一个叫季明才的匠人,提出能不能将配比好的铅笔芯,灌入干燥的芦苇杆中。
经过试验果然可行,颜书文自己也试了试,使用的感觉仅比现代的铅笔稍差。
这个叫季明才的工匠,还发明了铅笔的调配灌入机器,使这种铅笔能够大规模的生产出来,颜书文决定将这种铅笔命名为墨笔。
白纸的工序倒是好解决,在北都城内白纸坊的鼎力相助下,很快就改进出了又好又快的白纸生产工艺。
不过印刷技术倒不是那么好改进,墨道院的一干人,也只能在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稍做改进,因此进展不大。
在这些事物都安排好后,颜书文自己就在仓颉殿中,一边阅览皇室典籍,一边在编写小学课本。
目前,颜书文只打算普及小学教育,至于更高级的学程,他也只能小规模的成立,毕竟教师可不好找啊。
颜书文将小学分为蒙童幼学和童生小学。
蒙童幼学负责对治下百姓,进行开蒙扫盲,让所学的人能够辨识最基础常用的汉字,其教材主要为拼音。
而童生小学引入注音,实行注音拼音并行。这个阶段负责教授生活常识,礼仪与经验。
其修读年段设十年,课程主要分为农学,物理,化学,礼仪,武艺,历史等。
颜书文希望借此培养出大批实用型人才,不然待天下统一之时,自己想要做点什么,那可是会缺乏大批可用之人的。
见过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工厂,他自然知道要是能普及全民教育,那爆发出来的力量是有多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