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探墓寻经 (第2/3页)
剑歌看来,难免有些跌份,好歹你王重阳也是堂堂天下第一高手,竟然冒领神功。
这《九阴真经》分明是黄裳所作,与你全真派殊无瓜葛,你就算用这绝世神功破了林朝英的《玉.女.心.经》,又能说明些什么呢?
遥想那林朝英,也堪称为一代绝世巾帼,却红颜多舛,怎么就看上了王重阳这么个扭捏的男人,李剑歌着实为她不值!
想了想,这或许就是两人始终难以在一起的原因吧,思绪转动,李剑歌不由悼.念了一番往昔的逝者。
不过,李剑歌转而一念,若是王重阳不这扭捏,自己也没办法得此神功,顿时喟然。
但当他通读一遍后,又对王重阳不满起来,这家伙刻就刻了,怎么不刻完整呢。
小部分《真经》就已让他心醉神迷,这下渴望全篇了。
合该你王重阳做啥事啥事都不成,真真是性格注定,就是这么不着调。
李剑歌腹诽不已,却也不再耽误功夫,扫了眼整间石室,当即盘坐在地,依着《真经》所述,开始尝试修炼。
这室内的《九阴真经》大部分内容载于真经上卷,而且缺了最关键的梵文总纲,但即便如此,也非同寻常,威力超凡,不可小视。
其中分别有轻功类的螺旋九影、横空挪移,内功心法一类的易筋锻骨篇,以及旁类的疗伤篇、点穴篇、收筋缩骨法,移魂大.法和闭气秘诀等。
除此以外,为了表明自己能够完全破解林朝英的《玉.女.心.经》,王重阳还刻下了数种真经下卷武学,包括最高明的一门大伏魔拳法。
这拳法刚阳之气旺.盛,与道家武学的一味阴柔并不相同,拳势稳实刚猛,招数神妙无方,拳力笼罩之下,委实威不可当。
原故事中,周伯通以大伏魔拳对抗武功大成后的杨过,与“黯然销.魂掌”对敌,不落下风,可见一斑。
李剑歌得到这门武学,不由欣喜过望,他这会正缺这样一门强劲的拳**夫。
此前李剑歌习练的“元罡秘法拳”同样是一门高深的拳法,但这门武功乃是内外同修的高明内功。
若是单单就与人交手而言,以目前李剑歌的武功修为,发挥出来,较之却不如大伏魔拳了,这并非说前者逊于后者,只因李剑歌境界不够罢了。
这石室狭窄,无法演练轻功,李剑歌现在也没受伤,更没目标练习点穴功夫、移魂大.法之类,所以他首选的,乃是那易筋锻骨篇。
仅凭易筋锻骨篇这名字,难免让人联想到少林绝学《易筋经》,《易筋经》天下闻名,同样也是顶尖的绝世神功。
两者同名,效用其实也是仿佛,都可练筋锻骨、提升资质,重塑根骨,只不过《易筋经》的效用更加厉害些。
要知道,习武练功,时间最重要,基础乃重中之重,虽说不上是越早越好,但幼年时的根基影响极大。
若是练武太晚,根骨定型,没有适应武学,那一般若想攀登顶峰,那难度之大,可谓事倍功半。
不说旁人,就比如李剑歌自身,他的前任十岁之前一直在流落街头,练武时身形大致定格,已是晚了些许,加上先天气血受损,就难免吃亏。
蹉跎五年时间,直到李剑歌夺舍复生,才终于得以突破,进入“练筋调气”的境界。
按李长庚所说,一般武学世家,从小打基础,哪怕是悟性普通的少年,至少都可以在七岁之前,突破这个境界。
由此可见练武时间的重要性,但是想那前人黄裳,上半辈子,只是个普通文官,根本不会半点武功,从未打过基础,三十来岁才领悟神功。
但就凭如此,他竟然能够一口气杀上明教,连宰数个法王、使者之类,又力敌江湖上诸多好手,最终寡不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