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 鹿门书院 (第2/3页)
并且,以诸葛亮的才智,想要在并州学院脱颖而出,也并非是什么难事。
甚至,当诸葛亮从并州学院里学成而出,便肯定会受到丁靖的重用,前途可谓不可限量。
不过,并州学院虽然很好,但是对诸葛亮而言却是一道牢笼;以诸葛亮的天赋和能力,在并州学院求学并不能发挥出他最大的潜力。
只有鹿门书院那种多家学识聚集之地,才能将诸葛亮最完美的塑造,也只有在各家学说中流转观览,诸葛亮才能找到自己的真道。
……
此后,诸葛亮又在李儒身旁好好侍奉了几日,才正式作别李儒回南阳,准备到南阳的家中收拾准备一番之后,再前往襄阳的鹿门书院求学。
临别之际,李儒不忘对诸葛亮再三叮嘱,言道:“徒儿,你前往荆楚之地后,万万不能与人说自己是为师的弟子,否则休怪为师与你师徒恩绝!”
听着李儒严厉的叮嘱,诸葛亮不但心中没有怨恨,反而对李儒的言行极为感动。
诸葛亮心中能够猜到,师父李儒之所以这么说,是担心他曾经的污名,会影响到自己的求学之路。
“师父教诲之恩,徒儿永世不忘!”
当即,诸葛亮对着李儒郑重一拜,便不再矫情作态,转身便默然而去。
看着诸葛亮离去的背影,李儒的眼中也有些微微的闪动,颇为不舍地叹息道:“真佳才良玉也!”
……
却说诸葛亮回南阳家中拜别父亲之后,便收拾好行囊向南而去,正式踏上了鹿门书院求学的道路。
然而,这条南去求学的道路,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南过沔水的渡船之上,诸葛亮不幸的遇到了劫掠之祸。
诸葛亮所乘坐的这艘渡船,除了掌控船只的船夫之外,还有十多个乘船的船客。
这些船客大多和诸葛亮一样,都是风尘仆仆的赶路模样,显然大都是从北方向南地迁移避难的人们。
对于纵横江河的水匪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