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杜甫的命运 (第2/3页)
因为要节省开支的原因,杜甫所住的地方很偏僻,如今已经进入农历九月,下个月便又开始进入冬天了,深秋的夜晚颇为阴凉,一些乞儿也在黑暗的角落准备渡过这个夜晚,看他们单薄破烂的衣服,也不知道进入冬天之后,怎么熬过去。
“爷爷你不要死,爷爷——”就在附近的一个角落,传来一名少年的痛哭声。
“去看看。”李飞带着曾阿牛等护卫走了过去。
这是一个骨瘦如材,满头杂乱银发的老者,以及一名看上去大约十三四岁的少年,这名少年同样非常瘦小。那名老者显然已经死了,少年无法接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谓盛世,本不该有这样的景象,可惜大唐的盛世只存在于开元时期,天宝时期的大唐盛世,早已经虚有其表罢了。
“好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曾想郡公大人能说出这样一句话,郡公大人也是忧国忧民之人,杜甫敬佩!”杜甫刚刚开门出来,便听到李飞的这句诗词,这直接引起了杜甫内心深处的共鸣。
可不是吗,本来历史上这句千古名句就是几年之后杜甫作出来的,此时的杜甫,居于长安城近十年,从李林甫时期到现在的杨国忠时期,把大唐的堕落都看在眼里,把这所谓盛世的黑暗看在眼里,历史上的杜甫便是忧国忧民的代表。
“一句感慨罢了,我李飞还算不得什么忧国忧民。”
“路遇人伦惨事,虽无法左右,但也尽一丝微薄之力吧。阿牛,你带两个人帮这位少年把人埋了吧。”李飞感慨了一声后,对曾阿牛吩咐道。
本来以李飞的身价,完全可以施舍几贯钱让少年自行处理。却又想到现如今这个世道,可能他的钱才到少年手中,转过背就会被其他乞儿抢走,甚至还可能把少年也打一顿。送佛送到西,便算他在离开长安城之前做的最后一件善事吧。
曾阿牛领命,带着两名护卫去办。
看李飞安排完毕,杜甫才开口询问:“不知道大人造访,可有什么事情吩咐杜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