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220章 发展与流水作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0章 发展与流水作业 (第2/3页)

定了一整套经济民生发展的方案。

    第一步先是大建作坊,大规模量产水泥。

    虽然李飞早就将烧制水泥的方法献了出来,唐玄宗也下旨扩散到了各州自行生产,用以修桥筑坝等等。安东本身也有生产,但李飞献出来的只是最原始的方法,不仅产量低,并且质量也不稳定,远远跟不上需求,兴修水利没有水泥效率不知道得折扣多少倍。

    以前是有目的的献出去,只要让这东西出现在世人面前,并不在乎什么方法烧出来的,所以献出去的只是最原始的土法。

    现在是李飞自己要用,并且是要大规模的使用了,他当然就得把自己所有知道的东西都用上,尽可能的量产更多的水泥出来。所以他直接建立了水力旋窑。

    用安东原先储存的水泥拦了辽阳旁边的一条小河筑坝,用铁水浇筑成大铁管,然后建窑,开始烧制水泥。

    旋窑烧制水泥,不仅成本大大降低,质量稳定,并且效率也成倍上升,李飞拨款下令,一连建造了十座旋窑,预计建城之后每日能量产能超过五十吨水泥。

    虽然这点产量,以后世的眼光来看,依然是低得不能够再低了,十座旋窑也比不上后世一座的十分之一的产量,不过相比较大唐其他地方用最原始方法烧制的产量,也一个天一个地了。

    大建水泥窑的同时,李飞也让赵烨带着赵家族人在辽阳东面的山脚下建立瓷窑,也准备量产瓷器。

    既然要量产瓷器,靠着赵烨带着的那点赵家族人,当然是不可能的,他们最多只能顾得了一座瓷窑,而一座瓷窑的产量有限,又因为是新窑,质量肯定差一筹,与李飞的目的不符。

    真正的量产,必然要建立更多的瓷窑,并向外招募大量的人手,不过烧瓷的手艺不是人人都会的,并且新手学也要长年累月的积累才能熟练,李飞哪有那些时间去浪费,去等那些工人长年累月的熟练。

    并且要让赵家族人把自己祖宗多年的烧瓷技艺就这么传授给外人,也不太现实,李飞强行要求,反而会让赵家族人寒心。

    所以李飞又引进了后世分工作业,流水作业的方法,有全套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