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渡海移民 (第2/3页)
,没大半个月,别想把二十三四万人全部送到对岸辽东半岛上去,当下剩余的粮食肯定支撑不了那么久的
只能让郑海把难民运到辽东半岛,再返航的时候顺便从辽东半岛带一些粮食过来,想必能够支撑到把人全部送到辽东了。
到了辽东半岛就好办多了,粮食田地都不缺,相信杜甫,展有为等人能安排得好。
从青州城到登州的一路,可能是因为‘人群’效应的缘故,眼见李飞带着浩浩荡荡二十几万人,在李飞的宣传下,愿意跟着李飞在李飞的安排下渡海前往安东都护府的人数比例大大增加。
因此,一路到登州城,李飞一行长龙又多了三万多难民。
终于在第七天,李飞这浩浩荡荡的一行来到登州。
青州城河南道最上层的将领以及官员都不敢干涉李飞的事情,登州的将领和官员更加不敢干涉了。
在海边渡口一带等了一天,终于看到海面上郑海率领的一百艘大海船组成的船队。
虽然漂泊在茫茫大海,但这一百艘大海船一齐驶来,也颇为震撼人心,至少那些以前没怎么见过世面的将近二十一万难民百姓们就感觉到非常的震撼。
目送第一批难民登船渡海,李飞心里颇有感慨,挟地自重,拥兵自重,他不是早就走上这条路了吗。
安东都护府是他的根基,人口多了才能够做进一步的发展,才能支撑得起他建立一支更加强大的大军!
此次虽说只移不到二十六万人过去,但因为那近五万汉人反军俘虏的缘故,足足有超过十万是青壮,待这些人安家落户,对安东都护府的发展必然是极大的刺激。
随着整整一天一夜的航海,第一批大约三万难民终于渡过了渤海海峡,到达辽东海滨港。
海滨港才建好不过三年,是一座年轻的海港。
海港后方是‘海州城’,同样才建好不到三年时间,是安东都护府进行海运的桥头堡,商品原料集散地,也是后世大连旅顺所在。
有大量难民将登陆海滨港的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