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难求 (第2/3页)
犊般的感情。他要提携他,保护他,指导他,使他尽快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不,他会超越自己,这个年轻人前途无量——自己应该倾心栽培他——不只是为了他的锦绣前程,更是为社稷黎民作贡献。他不禁深情地慈爱地注视着眼前这位年轻人。
由于刘陶路上淋雨受凉,他禁不住用衣袖掩面轻轻打了个喷嚏。李膺见状,猛拍自己的脑袋,用充满歉意的口吻自责道:“哎呀,你看看我,真是老糊涂了,光顾着说话,没有留意你的后背被雨淋湿了,来人,快快为吾弟更衣。”
刘陶赶紧婉拒,李膺的话让他倍感温暖,这已经足够。他向李膺施礼道:“承蒙大人厚爱,陶没齿不忘,大人的尊衣,陶实在不敢造次穿戴,大人心意小人领受,恳请不要为我更衣。”
李膺听后,说:“贤弟不必拘礼,这样吧,你先将湿衣脱下,换上我的衣服,我让仆人用火将湿衣烤干,然后再更换。”刘陶心想这个办法不错,于是不再推辞,仆人为他更衣后,将湿衣拿去烘烤。刘陶换上新衣——一件直裾衣,这种衣服既长又宽,从款式上官民服用基本没有差别,但从原料和颜色上,却可明显显示等级的不同。
霎时,刘陶不仅身上感觉很温暖,内心也热乎乎的。李膺担忧他受凉,立即叫仆人熬来一碗姜汤让刘陶喝下。
刘陶心想:我只是一介书生,家境一般,父亲是小小的县丞,承蒙县令的推荐,郡太守的考察得以进入太学,成为博士弟子。如今得到李大人的赏识,实属三生有幸。
想到这里,他激动起来,于是放下碗,按照礼仪,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准备拜李膺为义父。李膺见状,没等他将整套的礼节行完,赶紧婉言阻止他。
李膺诚恳地说:“贤弟,你我志同道合,属忘年交,不必行此大礼。你我志向相同,这就足够了,不必拘泥形式,其实,为了我们更好地为朝廷效力,我们今后不必亲密交游,以免牵连贤弟。”“牵连?”
刘陶心想:李大人深受陛下信任,难道会发生变故,否则,他怎么说我会受到牵连呢?李膺通过刘陶迷惘的目光觉察到他的疑惑心理,长叹一声说:“陛下目前虽然重用我,但他的近侧人多嘴杂,正如诗云: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太史公书》中说: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消骨。陛下的心不似磐石,不可能坚韧不拔,况且身边奸佞之臣的谗言,阉党的流言蜚语,陛下怎能不受影响。比干是商朝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干从政40多年,主张轻徭薄赋,鼓励发展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功勋卓著。
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滥用重刑,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