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怀畅饮 (第3/3页)
仅是吃饭,其实生活中方方面面许多事情,都要合乎礼仪规矩,但对礼仪规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变通,这才显得合情合理,否则,就不近人情了。
这里有一个故事,相传韩信未得志时曾寄食于下乡南昌亭长家里,亭长的妻子很讨厌他,一大早就做好饭吃了,等到‘食时’韩信来吃饭,已经什么都没有,真是失望极了。”黄意听后,心想:男人不混出个模样还真不行,这不仅仅是吃没吃上饭、饿不饿肚子的事情,也是男人的尊严、面子问题。
他对韩信这个曾经叱咤风云人物早年的落魄遭遇既有些同情,也有些忍俊不禁,他此时已经颇有些酒意,摇头晃脑地说“食时,食时,《论语》有言‘食不时不食’——在不应进餐的时间用餐,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但是《太史公书》记载项羽听说高祖欲王关中,曾怒而下令‘且日享士卒’,借此犒劳将士,激发士气。即使是普通百姓,礼仪规矩偶尔破一破无妨,没有人会追究。再说,你我二人在此聚会,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里没有人会去告官,有司怎么会知道我们多吃一餐少吃一顿的事情呢?再说,他们即使知道,会有闲工夫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吗?毕竟我们没有把嘴伸到别人家的锅里,贤弟你说对不对?”
“妙!妙!在理,在理!”周光听后,非常高兴,在酒的刺激下,二人说古道今,借题发挥,互相抬举,惺惺相惜,兴致越发高涨,黄意提议道:“二人同心,其力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贤弟与我义结金兰,胜过骨肉亲!欢聚当作乐,斗酒催豪情。一日无二晨,盛年足珍惜。我们今天放一把,纵一回,何妨?何妨!”“诺!”二人哈哈大笑,高声呼唤小玲和怡然分别来到自己身旁,二人各搂着美人的纤腰,贴着她们粉嫩的脸,引吭高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小玲和怡然被二人的酒气熏得难受极了,但是不敢得罪她们生命中的“贵人”,只好强作欢颜,黄意、周光二人饮美酒、食美味、赏美人,偎红倚翠,畅舒胸臆。特别是周光,由于不堪官场的尔虞我诈,营私舞弊,草菅人命,果断地辞去督邮之职,在朋友的引荐下,赴太学任职,但是,到太学不久,颇为失望,在失望中更加义愤填膺。
说起他去的太学,其实渊源于汉光武帝时。刘秀在洛阳城东南的开阳门外兴建太学,后来汉明帝刘庄还到太学行礼讲经。汉顺帝永建元年,对太学进行了重修和扩建,费一年时间,用工徒十一万二千人,建成两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所招学生称之为太学生。其后,太学生人数多至三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