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重逢 (第2/3页)
是谏议大夫,他忧心外戚和阉党干预朝政,朝纲紊乱,天下将要大乱,于是想方设法规谏皇上,使他能够听忠言,远奸佞,出明策。
可是阉党深得皇上宠信,他的规谏不仅起不了作用,反而随时会招致杀身之祸。对此,他并不太害怕,因为既然已经担任谏议大夫,他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刘陶出身太学,在那里他浸润刚正不阿的风气,具有敢于同奸佞作斗争的勇气和风骨。在他入太学的早些时候,褒贬人物、左右舆论的“清议”风气就传到太学,诸生以郭林宗、贾伟节为首,与太尉陈蕃、司隶校尉李膺以及王畅等人也互相推崇,当时太学中流传:“天下楷模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
其中李膺名望最高,士人得到他的赏识,被誉之为登龙门,从此身价倍增。太学诸生与这些官僚由臧否人物开始,进而抨击时政,他们痛恨“国命委于阉寺”。这种清议与外戚反对宦官的斗争结合起来,对把持朝政的宦官集团形成威胁。李膺曾惩办不法宦官,宦官们知道后提心吊胆,连休假日也不敢走出宫门。他的这一壮举令有识之士对他尊崇备至。
刘陶内心十分钦佩李膺的人品,为他的壮举所激奋,他特意选择一个狂风暴雨的日子,精心沐浴后登门拜望他。到李膺府门前,仆人让他稍候片刻,然后进去禀报。
李膺看过他的刺,也就是名片,得知是小有名气的太学生刘陶,同意他拜见。刘陶进来后,施礼,李膺见刘陶身材伟岸,眼睛炯炯有神,说话声如洪钟,举止彬彬有礼,心生几分喜欢。
李膺暗自猜测他在这种恶劣天气来拜望他的原因。他长叹一声,说:“当今朝政遭到阉党左右,刚直之士很难有所作为,你年纪轻轻,血气方刚,历练不足,我劝你还是莫要涉足政事,以免自讨苦吃,其实,你在太学饱读诗书,完全可以到书院谋取一个教职,或者当个私塾先生以一己才学换取束脩,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老夫虽然惩办了几个不法宦官,对震慑恶徒起到一点点效果,但却使众多宦官更加抱成一团,我总不能将他们一网打尽吧,再说,他们吸取教训后,变得更加狡猾,轻易不会露出破绽。没有把柄,我感到无能为力。他们如苍蝇一般时时刻刻同陛下在一起,讨陛下的欢心,不时进些谗言,我总不能也时时刻刻监视这些阉党吧——在我的面前是一堵墙,一堵无形的无比坚固的墙!难啊!实在是难啊!”
刘陶听后,满腔悲愤,心想这些搞阴谋诡计的阉人为一己私利竟然不惜扰乱社稷,祸害忠义之士和黎民百姓。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他怒瞪双眼,眼光似火,紧咬钢牙,格格有声,他忍不住站立起来,义正词严地说:“大人,您知道我为什么在今天拜望您吗?今天风雨交加,说一句大逆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