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中科大被拒绝 (第2/3页)
同时后面的兄弟城市不断追赶,差距越来越小。
可以说,当鲁城领导拒绝建大学城,把大学都敢到兄弟城市,就已经注定了鲁城经济的格局,断了经济发展的后劲,不断降低鲁城的发展上限。
孙思行当然不想让中科大的故事重演,不想让外地人嘲笑鲁城人目光短浅,希望能把大学留在当地,并且发展扩大规模。
他现在要努力说服石智,“石叔叔,去年浙大总投资逾30亿的紫金港校区,大学生已经全面入驻;其它学校、其它城市,都在轰轰烈烈的搞大学新校区活动。咱们鲁城不能逆潮流而动,也应该抓住这个趋势,不然以后肯定要后悔!”
1998年11月,经济学家汤敏以个人名义,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建议书《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大招生量一倍》,建议中央扩大招生数量。
在这份建议书之中,他指出5点扩招的理由: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企改革带来的大量下岗工人如果进入就业市场与年轻人竞争会出现恶性局面;
国家提出经济增长8%的目标,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最大的需求,扩招可以拉动内需,激励经济增长;高校有能力接纳扩招的学生,当时平均一个教师仅带7个学生;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振兴。
靠着两个篮球穿越一条海峡,时任京大经济中心主任的林毅夫,也竭力赞成国内大学生的扩招计划。他不是从现在经济、就业方面考虑,而是为未来几十年考量。国家要发展,更需要更素质的人才,此时不做准备,临时抱佛脚不可行,教育是百年大计,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
1998年,中国高校录取了108万人,高考报考人数为320万,实际录取率为34%。一年一百万的毕业生,和十三亿的人口形成了鲜明对比;咱们的高等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