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五十七回 庸彭卢濮战败称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七回 庸彭卢濮战败称臣 (第3/3页)

一套周文化,一直到现在,才有初步的雏形,这对后人的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根基。《周礼》虽然有了雏形,可姬旦并没有上交姬发,而是压着,理由是才是雏形,还没有完善定型。



    众臣激动,那些捧着祭琴来投降的庇子、强子等大臣,更为卖力气的为周国的祭祀拼了命的卖力说好话,祭祀多,卜辞不断,吉言递出,形势一片大好,人心鼓舞,也为西伯侯当初两元帝发挥了作用。但他们在丰邑,从形式上还是采用大商一元帝的宗旨,目的是占时和大商保持一致,在那些不在大商统治管辖范围内的方国内,试行两元帝学说,奉天承运,不是奉大商先祖帝之命,而是奉上天本就有的,本就存在的上帝之命,来代替上天管理天下,以此来看看效果。奉天承运有了初步雏形。以后能不能实行,那要看看人们能不能接受。



    太多的战俘被安置在崇地,做后来者贵族的奴隶,这引起了不小的影响,在其他地域的奴隶较少,即使是身为奴隶,仅仅是为贵族服务服务,也不种地,极少数农奴,因为重农时代,农民得到尊崇,而现在的奴隶还要种田创收,这就形成分配不公,财富不均现象,尤其是原来的周国大臣,反对声比较大,他们认为,凭什么后来的人就比前面的的人拥有的奴隶多,难道说,就因为是投降过来的人吗?那我们如果也去投奔大商,想必大商也会同样善待咱们。何况大商早就规定解放奴隶了,大商的奴隶都可以参军入伍了。大商在解放奴隶,而周国却在疯狂的抓捕奴隶,还什么大吹大擂行大善,标榜周国善养老,这不是极大的讽刺吗?这不是历史的倒退吗?以闳中为老臣派对后来的姜尚和逃徒派庇子、强子们,开始激烈的不融合,是利益问题,也是政治观点问题。



    闳中的声音比较大,西伯侯姬昌得知后,下令立马拿下闳中。这位曾经为姬昌的生死而奔波的人,被姬昌拿下。



    闳中于狱中感慨叹息:“什么行大善,什么明君,什么仁德,全是假的,忘恩负义不说,我就是说了两句牢骚话,反对奴隶种田劳作的话,就把我拿下,还号称比帝辛仁慈,丑化帝辛,我看连帝辛脚底下的那块死皮都不到,再说帝辛脚底下也没有死皮。老夫眼睛凹陷了,看不清人类的丑恶。”



    闳中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不在于此,这只不过是西伯侯姬昌的借口,追究其祸害根源,主要还是两年前,闳中说国力不济,反对建立新都,加上太姒为此事言语过激,与闳中关系过密,伤害了姬昌,上次是忠言逆耳之名,无法拿下闳中,现在是惑言朝政,当殊。



    闳中死在狱中,原因不知。这次太姒保不了他,原因大家都明白,九十多岁的姬昌老头吃醋,醋意大发。太姒只好私下派人拿下残害闳中之人,这些人当然都是姬昌的心腹。



    闳中死后,姬昌开始重用闳门之中的闳夭,闳夭也是他的死党之一,也曾经为救姬昌立下功劳。闳夭,这个夭字,可能是为丑化他而起的名字,说他是夭,说明他以后的影响力很大,也说明他不是一般人,是夭,就是厉害人,他的对手是大商,是姬昌四友之一,是大商的叛徒,逃叛之人。



    现在的西伯周的派系开始复杂化,一个是老王姬昌派,一个是新王姬发派,一个是老臣派,一个是新臣派,一个是投奔派,还有一个太后派。这些派系的派系首脑,其实他们自己并不清楚,都是下面人自动站队的,也就形成如此多的派系,历史上第二次出现“朋党比周”,这里的周,原指周围,现在指周国,双关语之义后面不再重复注释。第三次,无数次还会出现不一样的指代的“朋党比周。”



    闳中事件,对太姒影响很大,他想起闳中在周国最困难的岁月里,为周国立下汗马功劳,没想到落下这个下场,太姒也想起费仲的警告:“老王死心不改,还在搞什么两元帝,这是大商天子最犯忌的事,你别看帝辛反对鬼神,但你要敢另立鬼神,他非把你灭了不可。”太姒想到此,立马私下里让儿子姬发不要搞二元帝,不要听逃臣们的忽悠,他们是马屁精,其后果不堪设想,说到底,还没到那个时代,时机不对,不要引火烧身。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