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七十五回 宋卫分殷灭唐戒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五回 宋卫分殷灭唐戒酒 (第2/3页)

旦继续说:“啊,年轻的封,你要恭敬地追随文王,------,革新殷民。”



    “你要以殷治殷,用殷人先祖圣明先王的仁德之法,治理殷人后裔,就容易多了,殷人就能够接受,不会反对,要教化殷民,宣扬先王殷侯的德政,用来安治殷民,作为治理殷民的法则。现在的殷民不加管教,就不会善良;不善良,就没有必要保存殷民之国。”



    卫王姬封听了这话,觉得有道理,用殷人之法,治理殷人,这殷法,殷人已经习惯了,用德政来安顿殷民的心,丰足他们的衣食,顾念他们的善良,宽容他们,不要怨恨他们,更不要制造双方的怨恨,来增加摩擦,减轻他们的徭役,来表示安民的诚意,使殷民之地安宁。



    姬旦又说道:“啊,努力吧,年轻的封弟,上天不是就帮助你一个人,你要时时刻刻记住我的教导,要记住你的使命和责职,注意殷人的风吹草动,随时安治殷人,不要忘记警惕性,你就可以世代保留殷民之所的卫国。”



    姬封应道:“臣弟一定经常听取哥哥的教导,时刻保持警惕性,宽待殷民,感化殷民,教化殷民,保证使殷民安份守纪,保证卫国人民安宁,使上天不会抛弃卫国。”



    摄政的周公旦又封姬载为冉,是为冉季。冉季也很开心,跟四哥姬旦未错,站对队伍了。



    成王四年冬祭,天下诸侯开始朝贡,已经有大小诸侯和附庸六百多个,比武王当年多了一倍之数。武功的效果显现,天下诸侯服硬不服软。



    成王五年,淮夷初定,可北唐国又发生暴乱,唐国,尧帝后裔的一支,人家不服周,人是大商封的国家,服商,不服周管,周公旦一怒之下,大举攻伐唐国。“三监之乱,我周公旦都可平定,一个小邦翻不了天,灭之,彻底灭之,绝不留下后患。”周唐相战十个月,唐王寡不敌众,战败,唐王自裁。成王五年冬,北唐国被灭。这是周公旦记恨当年唐王出兵救援商军徐行之恨的报复,当然还有隐情。



    保留尧帝后人的一支封于蓟地。蓟国,侯爵,姓唐,后有蓟姓。



    灭了唐国,这个唐的名号封给谁呢,周公旦想来想去,心生一个妙招,这一招可以一箭多雕。



    私下称摄政王的姬旦封成王最小的弟弟叔虞于唐,北唐在太原盆地,而此唐在汾水之东曲沃之地,方圆不到百里,故曰唐叔虞。和原来的北唐一点不相干,就是个名号问题而已。唐叔虞属地,西与郇国相邻,南与倗国接壤,北与霸国临边。



    这里还有一个唐叔虞受封的“君子无戏言”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也就不多说了。其实,“桐叶封弟”的故事,这个时候出现,是周公旦就势表明灭唐而封唐于成王之弟的一个公示天下的伎俩,表明周公旦没有摄政,成王说的话依然管用,君无戏言,王权还在成王手中。自己只是辅政大臣之意,以此来缓和此时周公旦摄政遭到天下人反对的局势。



    而唐国暴乱,追究责任,追究其原因,也就是小事一桩而已,原来是唐国人酗酒闹事造成的,不是成心想反,这也表明唐人内心里对周王室的统治不满,压在心底的石头被酒一催化,酒后失言,酒后闹事,导致渲染反周大波,最后导致失国。对此,摄政的周公旦害怕了,三监之乱已经过去一年多了,殷人的心里还存在怨恨和不满,甚至还有反周的浪潮。为警告殷民,杜绝殷民借酒闹事,酿成大乱,致使天下不稳,周公旦借机灭了唐国,又将唐国名号封给成王之弟,而且由成王所封,还有一个美丽的“桐叶封弟,君无戏言”的美好传说,以此堵住天下人的嘴巴。



    此处之所以说北唐国,因为南面汉水之地还有一个南唐国。



    周公旦还以北唐酗酒暴乱为由,以此为鉴,同时决定在殷民之地实施“戒酒令。”



    成王五年底,春节将至,周公旦担心殷民酒后闹事,下令戒酒,条令严禁如下:



    “宣布卫国全面戒酒,不许酗酒。违令者,斩杀。”



    “聚众饮酒者,绝不放纵,逮捕送京,我将杀掉他们,以示戒酒令。”这是周公旦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