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八十三回 仁德治水圆梦计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三回 仁德治水圆梦计划 (第2/3页)

也是从大局考虑,从天下苍生考虑,既然天下诸侯都臣服了,这是大势所趋。徐国侯同意叴矛的建议,决定臣服周王朝。从此厹犹国就是与徐国成为一家,是周王朝的侯国。



    叴矛又劝说淮浦侯浦琏,一同臣服周王。费仲虽然反对,可看看这天下已经姓周,周成王怀柔天下,比帝辛也不差,于是也就不再反对,就此归隐了吧,淮浦臣服周成王。



    周成王的仁治洪水,得了徐国联邦、厹犹,淮浦等诸侯的臣服,甚是感慨,得民心者得天下。仁德之治不亚于战伐。



    太王太后姒太后,得知费仲之事,于是吩咐成王封费仲为“忠义侯”,一表感谢当年的帮助,以及化解双方的隔阂,以此让费仲放心,周人不会忘恩的,更不要担心会遭到不测。



    成王决定继续实施仁政治邦。决定对人民实施教化,大力进行宣教,听说召公在这个方面做得比较好,得到西部人民的赞许,还流传《甘棠》这首脍炙人口的赞美诗。



    “蔽芾甘棠,



    勿剪勿伐!



    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



    勿剪勿败!



    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



    勿剪勿拜!”



    用这首“甘棠之思”来对召公当年在采邑召地开创周朝“教化在官府”的宣教教化模式。召公当年在此地开设教馆,栽植甘棠树,他常在树下听讼断狱,教化百姓,并在馆内聚集子仆、大夫、及当地百姓讲学论道,习九德,学五常。虽然召公现在封地另封漯河,召地人为了回忆召公的美德,没有砍伐这棵棠树。成王决定推广召公的教化宣教成果,敕令“教化在官府”的命令,同时继续治水。



    公元前1033年,周成王继续重用何伯和蔡荒治水,对淇水、泗水、沂水流域进行河道疏通和加固河坝工程,工程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和积极参与,这是造福当代,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情。当然周成王不会忘记给河工劳役的人们发放报酬。



    通过两年的水利工程的治理,东部诸侯国的水灾得到控制,人们得以安居乐业,庄稼大丰收,天下大丰收。



    成王下得更具战略意义的一道王令给何伯,令其于黄河下游菹台之处高岭之地,建立黄河水系漕运粮仓庾廪(yuling),封五鹿之官在此驻扎,命漕庾吏官守候。这是水路运输的中转粮仓,也是王家战略战备物资中转重地,成王不经意间,建起了王朝布军架构。



    不光如此,成王治水的延续效果在于,成王为后面更好的实施山虞林衡水司王家专属的法制,奠定了基础。



    成王本是担心水灾的,可是旱灾却来临。



    公元前1032年的夏季,西部干旱,颗粒无收,百姓饥荒,尤其是西部戎人白狄黄土高原地区,旱情更加严重,牛羊无草,庄稼旱死,绝地无收,周成王得知灾情,下拨粮草五百万石,用于西部戎人的救灾物资。成王做出了当初大商天子的天下共主的大王姿态,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周王,哪里有战伐,那里就有周王,周王是天下和平的维护者,是天下百姓的大救星。周人的大度,忘记了世仇,曾经的仇恨,已经是过去。戎人现在也是周天下的一家人。一家人的兄弟姐妹,兄弟民族,那个有困难,都得帮,周王是老大,不会看着不管,这是天子的胸怀和胸襟。



    有人不这么认为。谁?



    周公旦。



    周公旦老一套,又要发话教训,什么戎人是我们的世仇,太王就是被他们从豳(bin)地赶到岐周的,他让我们失国之类的话又要开始重复。“不管他,他的意见照发,我们做我们的,只要是对天下百姓有利的事情,对天下诸侯有益的事情,就行。至于其它什么消耗国力,消耗钱财之类的话,让他说吧,他已经不在其位,不该谋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