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回 仁德治水圆梦计划 (第3/3页)
了。”
周成王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决定继续实行仁政德治。
三年过去,一千多诸侯,每年朝贡的贡品越来越多,成王明白一个道理,天下百姓富裕,诸侯就富裕,诸侯富裕,共主周就富裕。成王算了一笔帐,每个诸侯国上贡1/100,一百个诸侯就是说100/100,一千个诸侯就是1000/100,朝贡的贡品相当于十个大国诸侯的国民总产值,在加上千里王畿的收入,这个数字相当大了,拿出一成救济天下百姓,对于大周来说,也就是那么一点。可就一点的恩惠,让天下诸侯就不这么认为,天下百姓就不这么看了。什么叫仁德,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救济时就救济,该维护和平的时候就出兵,只有天下太平,才有富贵天下的前提。舍与得永远成正比,付出去的,和得到的回报不是你想象的,付出必有回报,这是大智慧,大胸怀,在大背景下的大道理。这道理这么大,谁人知道!只有王者知道,天下百姓是善良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天下纯朴百姓的善良之心和永不改变的品质。
成王决定每年拿出朝贡的两成回馈天下百姓,拿出一成回馈天下诸侯。还余有七成,再拿出两成来养活维和部队。还有五成作为储备物资。这也应证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
王畿之地的收成,纳税大约也有王畿百姓的10/100的收入,这些,用于周王朝的日常开支,足够支配和分配。
这个数字,对于周王朝的其他老臣来说都是天文数字,让周公旦,召公奭,太傅毕惊讶不已,成王一年要开销如此大的数字,这还了得!赶紧用太王,文王的勤俭持家的事迹来教育他,警告他,让其收敛。
老臣们不知道,他们不懂得所谓经验和事迹,那是在同一个大环境背景下的,同一特定条件下的成功法则,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宗旨,原来的周是小邦周,现在的周是真正的大周朝。环境已经彻底变了,视角也变了,原来是单一的地方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现在则不然,周王朝已经是360度环视天下的共和主义,共主主义。是真正的拥有天下苍生的共主,天下已经是你的了,你站在的高度就不一样了,如果你还用以前的老一套对待目前的社会环境和体制,能行吗?很显然,在新形势下的新社会里,过去的那一套已经过去了,目前的形势就是要放宽思路,放宽手脚,怀柔天下,而不能只是口头上说如何仁德治国,而行动上毫无表示,看着灾民不救,对着水灾无动于衷,对待朝贡,只进不出,贪婪的结果就会变成失去人心,失去人心就失去天下。所以那个年代的经验已经过去了,已经成为事迹故事。现在要让天下人信服,就得拿出实际行动,赋予实施,让天下人真正心服口服。成王是这么想的。
成王所以让他们说,说和做之间,是有时间差距。这时间差距要很久,甚至要到成王老的时候才会这么做。目前成王还年轻,不想守着这堆财产,他要投资,投资天下百姓,投资他的治国安邦的雄心壮志和成王盛世的伟业。投资的回报对成王来说,最终就是一个好君王的历史美名。他还年轻,他想成为历史名人,历史伟人。年轻人总想干一番轰轰烈烈地大事,这是年轻的王者和垂暮的老者的区别。
人民的评说就是历史评说。
成王推行的这些新政,都是单一的,没有系统的新政纲要。这一切都是来自于成王年轻,一个刚亲政的,一个刚二十出头的年轻帝王,意气奋发,他不是一个老道的政治家,凭的是一腔热血,不为利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天下太平,凭着感觉,误打误撞的得了民心,实施了新政。成王想拥有一个太平盛世的天下,来一举成为为民、为天下的好君王,这是成王的理想,也是他的梦想。
成王的理想现在很清晰,他的执政纲领已经很清晰,他要“实现成王盛世,实现天下太平,实现不用刑法而德治天下的梦想。”他要进一步理出付之行动的圆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