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回 镐京地震鲁国政变 (第3/3页)
还了得。”邵王气呼呼的说。
“一言难尽,这鲁国是伯禽长房之后,长房为大,谁能说得了,如果现在前去阻止,光说没有,必须派兵阻止,这一派兵,没有陛下旨意,谁敢起兵,这一起兵,鲁人认为可能就会借机吞并鲁国,不是不想阻止,而是无法阻止。”祭公解释道。
“意思只有朕来派兵干预了?”邵王问。
“陛下派兵干预可能已经来不急了,这政变,往往都是有预谋,策划好的,甚至内部策反,暗杀君主都有可能,等陛下的军队到了,已经有结果了,这次鲁幽公肯定要吃大亏了,他原计划在鲁太后殡天之后来处置姬沸的,没有提前准备,即使防范,也是凶多吉少。”祭公说道。
“难道这事就无法阻止?这胜的一方,会如何处置败的一方?不会杀了他吧!”邵王急道。
“会杀的,我了解姬沸。”祭公黯然神伤说道。
“既然你这么了解,这么肯定的说,朕现在就要派军前去阻止,不管能不能赶上,但内乱带来的外患外侵,是必然的,朕要防范于未然,对东方派兵。”邵王说。
“陛下说的是,东方诸侯肯定会乘内乱之机反周,陛下还是早作准备。”祭公应道。
“朕本想由你前去,平定鲁国内乱,你这么一说,好像你不方便出面,你觉得由谁前去平定鲁国之乱?”邵王问。
“谢陛下理解为臣的难处,臣觉得由三公之一虢成公出面比较妥当,他是太师,三朝元老,太师出兵,天下无人敢言非议。”祭公提议道。
“好吧。由太师虢成公出师东进,明天早朝,朕再宣布。你先回吧。”邵王说道。
邵王话音刚落,外府白璠进来禀报:“陛下,鲁幽公姬宰被其弟姬沸所杀,政权已经落到姬沸手里,姬沸已经登基,自称鲁魏公。”时年邵王十四年七月。
“什么,杀兄篡位?这还了得,大逆不道,兄弟惨杀,成何体统,无德之人,有何面目称君,这朝纲王纪,到那里去了?”邵王气得大叫,把茶杯也摔了。
祭公起身施礼,本准备离开,可突如其来的事已经发生,虽然是预料之中,可没想到这么快就发生,内心也不希望发生,于是劝道:“陛下,息怒,事已发生,还是从长计议。”
“这叫朕如何不气,退一万步讲,这政变也不一定非要杀兄吗,这杀兄,事情可就太大了,大逆不道之事,如果朕听之任之,不管,这天下人怎么看待朕,还不骂朕无能,还不指责朕王道大缺,而不是前面说的微缺,朝纲不正?”邵王气得咬牙切齿的说。
“可事情已经发生,一个兄弟已经被杀,另一个兄弟,总不能再去杀了他吧,姬沸的不义不忠之举,咱不能相提并论,陛下息怒,从长计议。”祭公安慰道。
“取消明天早朝,朕没有脸面面对两百多位大臣,他姬沸不嫌丢人,朕还觉得丢人,有这样的兄弟,真是无颜面对世人,给周公抹黑,给祖上抹黑,给朕抹黑。”邵王说道。
“诺。”仆正应道。
“你们退下吧,朕要一个人呆会,想想后面的事,这内患,必有外忧,天下又要大乱。”邵王叹息道。
“是,为臣告退。”祭公和白璠起身离开邵王宫。
邵王一个人呆着,心里很乱,已经预感天下又要开始大乱,原本计划明年巡游天下,看来已经不现实了。邵王要理出一个长远计划,可心里太乱,一时头脑空白。邵王唯一心里明白的就是天下要大乱。邵王呆着,不知什么时候,想起白夫人的话,他要到白夫人那里,和她说说话。这战事只有白夫人懂,其她王妃都不懂,房王后还反对战争,是个热爱和平的人。邵王来到白夫人的寝宫。
白夫人见邵王的脸色十分难看,已经知道是为了鲁国弑君之事发怒,白夫人只好稍作片刻之后,对邵王说:“本夫人觉得周公后人还是需要周公后人来管治,目前最乱的就是周公后人,眼下只有周公最小之子姬明叔公可以管束这帮周公后代,他们无不惧怕这位叔公。”
“你这话有点道理,眼下九州州伯人选已经定性,如果姬明叔公担任太保皇父一职,他也无法多揽朝政,更无法霸揽朝纲,用之无妨,只有稳定内乱,才能制止外患,从大局考虑,赐命叔公为首辅大臣。”邵王说道。
看来这个周公之子姬明是个狠角色,再加上他的辈分较高,他可是周公亲生最小的儿子,周公薨毙之时,姬明尚幼,没有分封,现在朝廷为官,周公世系子孙谁人不怕他?
既然如此,邵王调整三公机构,决定任命姬明为太保尹,作为首辅大臣,赐命仪式不日举行。
此时的太保尹,也称太保皇父,太保,指的是太子的襁褓的保护人,也就是下一代王的保护人,故称太保皇父,身系辅佐两代王上的重任,当然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王上身边首辅大臣,这在西周后期多见称呼。尹,各个部门首长官称尹,此时的太保尹,主管朝廷政务军务之首长官。
任命明公之前,邵王任命毛伯替换虢成公的太师职位,虢成公年龄太大,作为太保手下有点不适合,二来,毛伯是文王与太姒之子,和武王也是同胞兄弟,这样也可平衡明公的权力,制约明公的兵权。
八月份十一日,邵王任命毛伯担任太师,毛公之子毛斑青铜簋铭文记载说:“隹八月初吉,在宗周,甲戌(十一日),王令毛伯更虢城公服,屏王立,作四方亟,赐铃勒(官符)。”
十天后,八月二十一日,邵王正式任命周公之子姬明担任太保尹,主管朝廷三事四方,统管卿事僚。
三事,指王畿内的政务,军事,属僚。
四方,指的是王幾外的四方诸侯事务。
卿事僚,指的是司徒,司马,司空,司寇,司士等行政部门。
朝廷共有两大部门,一个卿事僚,一个太史僚,太保管卿事僚,太傅管太史僚。而此时的三公之一的太师,却成了太保手下隶属部门,权力相对弱势一点,但是,他是专管军队的一把手,他有军权。
周公之子明公再次登上权力大位,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周王朝首辅权臣。
第四天,二十四日,明公的办公室周公宫成立工作班底,邵王命少保夨(ze)令公(夨令,人名,宜候夨之子)前去周公宫宣布王的任命,同时向所有卿事僚所有部门宣布明公是他们的上级首长领导。
此时,明公尚未就任上班。他还有两个月的交接期。
少保夨(ze)令公参与明公整个受封过程,于是铸造青铜簋(gui)记载邵王任命姬明担任朝廷太保尹的事情。夨令簋铭文说:“隹八月,辰在甲申(21日),王命周公子明保尹,三事四方,受卿事僚。丁亥(24日)命夨告于同卿事僚。”
这个大调整,让周公后裔哗然。是惊喜,还是胆颤,占时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