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一百二十二回 平巢灭繁荣伯和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二回 平巢灭繁荣伯和蜀 (第2/3页)

令撤军凯旋,留守三千驻军于巢国境内监督防范。



    邵王大赏郝世和五千凯旋将士,安抚死去的灵魂和家属,按照军改后的法则,安置第一批上过战场的军人,转业到地方工作,以及对死去烈士的后人安排顶职。这个承诺的兑现,让六乡国人,军人,倍感欣慰和自豪。



    对吴伯的奖赏战前就承诺过,巢国江东之地归吴国附庸所有,尤其是铜陵,铜陵是产铜之地,吴国早就垂沿三尺,这本是群舒国所有,而吴国也顺道纳入自己的版图,群舒国君面对战争,只好占时忍气吞声,仇恨何时相报,也在酝酿。对五千俘虏,邵王奖赏吴伯两千,其他三千俘虏,押回镐京,分赏给大臣们当奴隶。



    平巢之战为周王朝在东南的统治和安定诸侯起了一定的威慑力作用。也是对东南诸侯的警告,周王朝的实力,统治政策和强军政策,在邵王时代,不会改变。



    再说毛公,到了繁人边境,已经开战,平巢得胜的消息传到前线,毛公大力宣传平巢大军凯旋得胜后的优待政策,号召三军向先烈学习,高歌猛进,准备为国家,为人民,为自己,奋力杀敌,待凯旋之日,会得到王上,得到国人的热情表彰和欢迎。



    繁人有两支,一支是在宜国边上的江东汤山,成立繁国,汤山产赤金而出名。而另一支繁氏人,是个小族,是薄国附庸,周成王七年,成王亲征灭奄国,后将奄王迁于薄姑之地,随奄王同迁的有子姓繁氏,是殷商遗民中的十三族中人员之一,五十年发展下来,子姓繁人势力慢慢强大,繁人一支成立子姓繁氏酋长国,现在乘鲁国内乱,繁人也效仿鲁国,在薄国闹内乱独立,不愿受薄国管制,还有吞并薄国之势。要不是鲁国内乱,邵王也不会攻打繁人小邦。只不过是隔山买老牛,隔山打虎,威吓一下鲁国而已。



    又何况周邵王怎会让殷商遗民子姓繁人闹独立,于是下令毛公率三军十万之众,前来灭繁人,这阵势,一看就是真灭,不是教训,来真格的,子姓繁人,本就是迁徙移民,后成立繁族小邦,附庸于薄国也就算了,现在越搞越大,长期以往,东方必被他们搞乱了不可,如果象这样下去,殷商遗民十三姓都闹独立,那不天下大乱!邵王已经交代毛公,不但要灭国,还要其改姓,改姓什么?当然是薄姓。受薄国统治,取消薄国境内子姓繁人的存在。这就太彻底了,一个民族怎会灭亡?还是那句老话。这不要紧,邵王也考虑了这个问题,卫国境内殷商遗民七族中,还有子姓繁氏,汤山还有繁国,这不影响繁氏的延续,灭绝祀是大忌,邵王知道这个道理。



    接下来,就简单了,无保留的,无底线的战争,就不需考虑后果了,后果就是不改姓就灭,在薄国境内进行灭绝种族的战争开始上演。这个小国总共就十几万人口,还有一半不姓繁,也不姓子,也不姓奄的外族人,外族人例外,除上战场的以外,全部保留,其他不改姓就灭绝。十万大军对付五万子姓繁人,那是不在话下,尽管繁人顽强反抗,战斗不止,但碍于大军强压下,老少边穷的繁人决定改姓,薄国君派两万大军接受改姓薄姓繁人,繁薄一家。尚有两万繁人誓死不二,站不改名,躺不改姓,誓死如归,与周军同归殊途,杀一个保本,杀两个赚一个,没来得及砍杀而被杀倒下,二十年后又是繁姓好汉。



    决战之中,周军不会手软,五对一大战,也让周军砍一个上午,人到死时,谁怕谁,繁人活出去了,当最后一名死士倒下之时,周军也有五千人倒下。这场战争没有悬念,只是悲惨的程度不同而已,和想象中要好多,因为毛公子姬班极力给繁人充分回心转意的时间,如果立马砍杀,不分青红皂白,实行三光政策,那结果就不是这个结果。



    繁人立国动乱事件就此平息。毛公率三军回朝,留下驻军三千监督防范,薄国君接管改姓繁人,这支改薄的繁人就此老实,再也没有冒出头来。



    两仗下来,天下人都知道邵王这个白马王的美丽外表下,还有一颗霸王之心。



    其实,他已经是个真霸王,天下诸侯的共主。



    三战之后尽开颜,对于邵王来说。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