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一百七十四回 群舒受罚涂山召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四回 群舒受罚涂山召见 (第2/3页)

    赵大骆和儿子赵非也乐了,陈圉戎要把华亭马场交给徒弟来管了,这是后话。



    第三个被招来谈话的是钟离国,钟离子国子爵爵位,淮河下游临淮地区,靠近徐国,原来也是徐国地盘,要想控制徐国的稳定,钟离国有很大关系,邻家失火,岂能观望不管,唇亡齿寒,一衣带水,生死同命相关,穆王担心钟离子一同背叛朝廷,所以驻军于钟离国的边境山上,山川之地都是王家之地,不属地方诸侯管辖。虽不属其管辖,但有事有急需之事,还是要当地诸侯协助,所以关系要搞好。穆王也是软硬兼施,恩威并用,钟离子心惊肉跳,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接着,穆王召见徐淮地区诸侯君,蓼、六、英、虎、州来、全椒、巢、漆、角国、棠邑、羿、海眉、富阳、淮浦、祝其、郯、钟吾、偪、鄟、傅、彭城、邳、焦、萧、杞、胡、蒋、黄、顿、江、息、番、玄、项、赖、道、柏等诸侯国的诸侯君和三监大夫,进行考核训话,赏赐加封,等等事务。



    数月之后,再接着,穆王到各地巡视,觐见各地献诗大师,这是礼乐制度改革后,穆王巡视东南第一次召见献诗大师,既然礼乐改了,那就让其展现当地民歌民谣,歌曲舞乐,以观民风,了解民间人民的思想,考察当地人民的精神生活情形,以便根据民声,一边顺导人民,来制定下一步安民方针政策,也顺应时代潮流和声音。穆王所到之处,民乐不断,当地人民载歌载舞,展现民族各地风采,穆王说:“这也是一次采风,如此好的《国风》,为何不流传下去?民族风,要作为地方剧中发扬光大。”从此,《国风》盛行,献诗大师作为一个真正的官衔,民族风得到飞跃式的发展,人们形容穆王说:“王,乐而往返。”这也表明穆王喜欢民族民间的音乐。当然,穆王也不会忘了普及《雅乐》的时机,同台演出少不了这一环节。



    穆王所到之处,又令市贾官员前来觐见,上报当地的物价指数,以考察当地人民物质生活质量,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两手抓,考察好市贾之后,穆王又前往国之西郊,探望慰问退休老年干部,考察当地诸侯君对老干部的养老制度,是否是按照五十岁养于乡,食精粮,不服体力劳役;六十岁养于国之西郊,常备肉食,不服兵役;七十岁养于大学(诸侯痒宫),每天加一餐,不参加应酬;八十不跪拜,膳食时新,丧礼祭祀都不参加;九十可派人接君命,随供食于居室。凡养老者皆穿紫玄色衣服。穆王对朝廷规定的这些养老制度,作认真检查,发现没有做到位的地方诸侯,严加批评,勒令限期整改,整改后并上报朝廷备案。



    穆王每次考察巡视中,少不了一项,就是校对当地度量衡的法度,这是关系到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比如,笆斗的大小,是不是大斗进,小斗出?还有土地的丈量,是不是一步为八尺(现在一步为六尺四,古人个子高,腿长,步子大。),还是小步丈量,卡老百姓的油?(周朝廷规定,周尺计算一百里地,等于现在的一百二十一里,又六十步。周尺计算的一百亩土地,等于现在的一百四十六亩,又三十步。)等等不一而足。穆王强调:“民生是天,天大的事,就是民事。民事就是国是。所谓国之大事,祭祀与戎,祭祀为了保民,保民风调雨顺而祀,戎事也是为了保民,保民太平,不受侵扰掠夺而强兵卫民,保家卫国。”



    【穆王此时已经想到土地确权问题,尤其是小族地主,城邑主的土地,以及诸侯君的土地界限问题的再次确认,这个土地边界确权问题,穆王开始规划设施,同时,穆王计划这些土地可以买卖问题,只要是正当的土地交易,朝廷有关部门确认后,都可交易。】



    至于祭祀礼制问题,穆王也是要形式上走一走的,穆王的王家原则是:【敬神、仕鬼、祭祀山河,但敬而远之。】所以这方面就不提了,只是朝廷礼制问题的考证问题,不管诸侯大夫士子,凡能够有权利祭祀者,无不祭祀,因为这是他们值得炫耀的权利地位的象征。到目前为止,只有周武王对商朝帝辛扣上不祭祀神灵宗庙的帽子,以此来说帝辛是不敬不孝之人,其他至今为止还没有发生此类事件的资料证据。



    当然,对于那些有益于人民,对人民做出贡献的人,穆王视其功劳大小,加封土地或加赐田禄。(田作俸禄。)



    穆王从涂山召见诸侯,到徐淮地区各地巡守,历经一年多时间,于第二年三月回到了褒国境内的汉水军营。



    仅过一个月,第二代陈国公陈皋羊薨毙,谥号:“相公”。陈申公之子陈突继位。对此,穆王非常满意。可他的满意却给后世之人带来了范例,成为典范,比如王子辟方之乱。这是后话。



    又过一个月,王朝司寇病故,薨,葬。



    穆王任命吕侯为司寇,并作册命簋(gui)。簋盘铭文说:“王命吕侯为司寇,赐烁金三十朋,吕伯作宝彝簋,以扬王休,子子孙孙享用万年。”



    穆王四十二年,春,穆王回到镐京,年已经古稀之年,穆王感叹人生短暂,对王妃俎姜说道:“人生七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