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回 刑判义渠京国惩迁 (第3/3页)
就是分水岭。这很有意思,两百年前,你们犬戎人将姬姓人从豳地赶走,古公亶父失国而迁岐山周源,投靠了殷商,成为殷商的诸侯国,然后打败了帝辛之后,成为天下诸侯的共主,统一了王朝联盟体制,现在新的体制大改革,而你们义渠又要首当其冲,成为周王朝法典的标杆性的分界线,有意思,这就是历史的轮回。难道历史要再次轮回,因为你们犬戎人?”西申候感叹说。
长话短说,西申候又到了灵台的周军大营,四下活动,最后达成共识,决定由义渠君和芮鲜戎自首,然后等待三公联合公审,之后上报穆王审定之后,再做判决。
共公利得到了好处,从中做了迂回活动,使这次战争的停战,有了更高层面的说辞,大局观更加突出,法典更加重要和对社会构建法制社会有了新的认识。这也是军师辟方暗示下的结果。只有毛公闷在鼓里,按章办事。不过毛公真的是按照这套说辞来上报整个过程和目前的局面,给了穆王。穆王看了四大帅共同签字的停战报告,给予批复。批复如下:
“西北灵台三军军务司,中军统帅毛公,监军逄公,副统帅共公及军师辟方联合签署奏章,朕已细阅,奏章阅后,朕心里为之一爽,这是划时代的创举,用司法解决诸侯之间的尖锐矛盾,而非采用极端的兵戎相见方可解决的矛盾,自即日起,依法治国的方针政策,打开了新的局面,对你们四人及西申候,将给予嘉奖。
按照新法典程序,由三公会审,理清是非曲直,按典办案,这也是树立诸侯君涉案公判的典型案例,不得私刑,不得伪供,公平公正公义给双方一个公判。朕令以毛公班为首的三公会审,加司寇亲自升堂审理此案。给天下诸侯,天下百姓一个公平公正的交代。朕赐太子伊扈上方宝剑,监督审理此案。此召,穆王五十二年春。”穆王很重视这次会审,他要给天下人一个全新法制社会的一个表率和开端。
毛公带着自首的义渠君和芮鲜戎,也没有用刑具,只是一道回镐京,之后交给司马寿和司寇吕收押待审。
会审过程姑且不去管他,我们只关心案件结果,结果令天下诸侯兴奋,除了公平之外,就是公正,除了公正之外,就是公义。大家都知道天下人对犬戎的歧视,而穆王没有,穆王的一句话,感动得让义渠君流出了眼泪。穆王说:“用义渠国的君主马厩的一千匹良马,换取你的墨刑,朕还希望你带领义渠人民平安富强的过上好日子。”
可芮鲜戎就没那么幸运了,虽然有理,可没有走正常程序,而是走极端行为,起兵反抗,导致发生战争,虽有理在先,不义在后,判处削藩,归属义渠,不再称君主,仅为一方酋长,没收所有田产和粮食,上缴国库,并处以剕刑,以示对发动战争罪的惩罚。这已经是穆王最后用公义之道,减刑的结果。
阮酋长家族常年欺压临边百姓,上百年来称霸一方,作威作福,给双边关系带来常期不安定因素,没收所有财产充当减刑赎金,处以宫刑。三公本判大辟之罪,穆王将其减刑,实施宫刑。
对京国君京伯,在西北灵台统领三军期间,利用手中之权,谋取不当利益,造成恶劣影响,对其恶劣行为,处以上交京国所有成年马匹五千匹,铜三万斤,并勒令六月内强迁黄河南岸于累水交界处,与中牟国接壤。
对密国不顾天下和平稳定,长期与周边戎人发生矛盾,仗势欺人,为给予警告,警示后人,处罚金铜五千斤,粮食三千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牛马各三千头,以观后效。
司寇吕候,因主持法典有功,成功解决了戎人与周人的争端,为表彰其立法成功,执法公正,赐南阳汉水之北之地,新立吕国作为食邑。原封地有其长子世袭。
西申候历经大半年的两边协调,避免了一场战争的大屠杀,立了大功,穆王嘉奖西申候在南阳之南受封一块封地,作为申候的采邑,原封地有长子世袭。
受到穆王的嘉奖西申候,自此不再叫西申国,而是改叫申国。申国的改封,彻底改变了天下格局,为后世的周王朝埋下了灭国的祸根。也就是这个申国,不但改变了周王朝的命运,还为天下诸侯争霸,相互吞并,拉开了序幕。以至于发生了一千多场战争,人民生活在烽火弥漫的战争中,绝望的生活了长达八百年之久,给社会,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这就是申候引发的西周灭亡战的直接后果。当然还有曾候,犬戎等其他枭雄一并参与,这是后话。
义渠与周边诸侯的矛盾,通过司法途径,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刑帅宇诲,只显穆王。穆王对《吕刑》的制定和推广应用告之四方,依法办事,依法办案,以正天下,上方宝剑,中正剑,三公剑,高悬庙堂,为下一个伊扈时代的全面推行依法治国做好了前期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