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二百零二回 道德并轨国难谋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
    第二百零二回 道德并轨国难谋位 (第1/3页)

    话说懿王恕史淢所说无罪,史淢应声回道:“臣从理学方面认为,万物生命周期表明,物禁大盛,物极则衰,物代表产物,财物,经济,财富,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带来质的变化,人们精神状态也会发生质的变化,尤其是刚富裕的这一代,暴发户的官僚阶级,有钱有势,导致骄横淫奢,物极之后,精神文明生活跟不上,就会导致社会文明现象发生衰败,老文明跟不上时代物质生活带来的新思潮的冲击,新文明还没产生,这是自然现象,和人类生老病死一个道理,在生命线中,九德考核,只是寻求人类理想的目标,德只是教化人民,净化人心,让人们追求美好明天的一个理想标杆,但德不可治国,不可强行诸侯君,为君的嘴巴大,他说了算,他手里有军队,有法典,有牢狱,有抓人的权力,有生死杀生战伐大权,何人不惧?王朝要用道作为法宝,道并没有说不可用法,不可用伐,道和德有根本性区别,道即治朝安天下的手法,包含法典和征伐,而纯粹的德,只能作为宣教,依法治理天下,才是道法自然。道,是治国之道,法是法典,办法,自然,就是这些治国安邦之道和办法形成自然而然的自然性,达到大众习惯性程度。德作为人们内心衡量为君的为政标准,不能作为治朝理政的主要手段和标准,当然,携德为君,作为王朝对诸侯君治国安民的为人行为标准,对待哪些有违德行标准的诸侯贵族,还是要动用道的法典、量刑、废止、更换、大刑,甚至征伐,只有在德学背后,用强大的高压典章,用治朝安邦的道法来撑腰,德才有立足之本。成康盛世就是最好的案例。”



    “还有个案例,一个大司寇在审判逃兵的时候,问逃兵为何不战而逃,逃兵回答说,家有年迈八十的老母,我怎么能不顾及他们的无人照看呢!这不是不孝之人吗?这个大司寇,觉得这个逃兵很孝顺,德以孝为先,于是放了逃兵,还为了表彰他的至孝德行,任命他为官吏。君主知道这件事后,不但斩了逃兵,还罢免了司寇,这是为何呢?因为司寇公私不分,把法和德混为一谈,按照司马法(军法),一名战士,自从接到王令出征的那一刻起,就要忘记自己的亲人,家人,父母,包括自己的生死,这样的战士,才叫士,才配叫国士,军士。王上行使的是国家大法,不是带有个人感情的仁义孝顺之德行。仁义孝顺归为德行,王法法典征伐归为治国安邦道行。”



    懿王点头赞道:“你这个理讲得朕总算明白该怎么做了,道与德,通过第三方理的论证,道与德可以并轨同行,道经和德经双管齐下,合称道德经,不就解决诸侯乱为之事吗?具体的说,父王共王的共官共管诸侯事务不就是参与诸侯政务吗?君王无私事,他们的无德行为,造成百姓遭殃,小民受害,朕要从新颁布携德从政,从政就得无私,不但包括诸侯君,还有各级诸侯大臣。主管诸侯,百官的太宰,要明察秋毫之末,司徒、司寇,百姓之官,要依法律令,推行德行天下,给人民一个安居乐业的太平天下。”懿王激情的说,懿王确实是个追求美好明天的一代明主,和他的年号一样,懿美世道。



    不受法典约束以外的一切行为准则,属于德行范畴。



    全面学习懿王的“携德为君论”,全面贯彻考核学习道经德经纲要的践行方针。



    任命益公牧为太宰。



    懿王七年二月,懿王于大庙,册命姜益公,对益公牧说道:“益公,朕受命予汝天官掌管六典,管理百尹之位,汝要依法查处为君诸侯和达官贵人的不顾先王制定的法典律令,乱行暴虐,残害小民,虐待奴隶的行为,汝要明察秋毫,明断是非曲直,依法量刑,法制高压政策下,官吏最后也会给朕戴上暴虐为王的帽子,朕不怕,汝何惧?推行携德为君为臣,汝的职权,掌管朝廷六典,六典中,第四典是政典,政典就是管理天下诸侯各国,让其平服,管理百官各安其位,而百姓负担要平均,不能让百姓有厚此薄彼压诈不均现象出现,更不能有虐待百姓现象出现,如果有这种不良现象出现,汝用第五典,刑典,依法制止各国叛逆,诛罚犯法官吏,汝还要全面考量八法八则,这也是汝的权限,八法治理官府中第八条,官府有考核官吏的权力,考核国家政事的得失,不能让朝廷的民心有失,利益有失。八则治理边邑封地中第三则是废置,第七则是刑赏,这些都是汝之份内职权,赐汝朝服,腰带,玉珪官符,作册矢令簋,汝要小心用事。”



    益公牧叩拜说道:“谢王信任,委以大任,臣一定按照先王法令办事,明察确断,以律量刑,依法惩治不顾先王制定的律令乱行暴虐,残害小民之人,不管贵族阶层如何反对攻击臣,臣一定按照王令,推行携德为君为臣,让百姓负担平均,绝不让王朝失去民心,绝不让百姓受到暴虐残害,限制诸侯大臣为所欲为的行为,高压化解为官三大病症,医治为官追求尊崇膜拜的感觉,化解势力帮派体系,抑制金钱财富的利诱。”



    懿王呼内史尹赐朝服,腰带,玉珪官符。



    姜益公上任太宰,大力推行携德为官,严惩腐败,惩治不法分子,对不法侵害百姓地方官员和诸侯君,进行大清理。



    说来巧合,这年夏天,多地洪水泛滥,如猛兽般吞没庄稼,淹没农舍,冲跑粮食和牲畜饲养,懿王号召诸侯大臣贵族富翁,爱心人士,携德救灾,减灾,救济于民,这也是太宰益上任后遇到的第一个天灾人祸,太宰益心急如焚,自己带头捐赠粮食五十万石(一石,一百二十斤。)



    卜事曶(hu)捐赠一百万石成为最具携德之官,成为诸侯君的表率,得到懿王表彰,王令井叔代王对其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xuanyge.org

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