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回 道德并轨国难谋位 (第3/3页)
,朕会考量你的进谏。”
“老臣心愿已了,老臣告退。”大祝申说道。
“占不要走,朕还有话问,如何破解天机之意,具体流程如何?何时何地?”懿王问道。
“老臣命将不久离世,其言也善,老臣直言相告,镐京不祥之地,入住者,自入住之日起,两年之内,必被克死,也就是代替朝廷被天庭收命。王上三思,尽早安排人接管镐京,此人一被上天索命,天下就可太平。”大祝申说道。
懿王听了入住镐京,将被不祥克死,心里庆幸自己早日迁都,于是又问:“哪丰都如何?何人较为适合?”
“那是王朝祖庙之地,阴气较重,太子千万不要去,其他人均可,无碍。”大祝申说道。大祝申早已断定懿王的想法,判定会派太子岳丈姞国侯前去接管,于是就大方的说道。
“爱卿走好,注意身体。”懿王说道。
“谢陛下关心,老臣告退。”这个神话故事,大祝申已经编好几年了,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说,今天真是最佳切入点,感谢上天的灾难,大祝申和辟方心里应当这么庆幸。
辟方想篡位,想当王上,但不会踩在国难人尸体上谋权篡位的那种人,因为他也要做王上,一个王上的胸怀,怀揣天下人民,这是每个想做王上将要做王上的人的基本理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是每个为王的愿望,篡位只是实现梦想的手段,不是执政天下的方针。
懿王八年四月,上年的两次灾害,导致第二年春荒,饥荒之年,就连匡侯都在无奈之下,派家臣和下人二十人,偷偷将卜事曶的早麦给收了,卜事曶把此事告到太师井叔处,此事被太后知道了,勒令让匡侯将偷割麦子的二十人交出,由司寇依法处置,以此为例,向灾区严正声明,没吃找官府,不可偷盗,为君更不可怂恿暗示手下乱为,姜太后下懿旨,让王田五百亩禾稻,三百亩麦田赐给受灾严重的匡国难民收割。懿王也再次救济饥荒之民一千万石粮食,为早日结束人民灾难,让大众摆脱困境。
因此,懿王流泪决定,懿王决定派姞国侯接管丰都,京伯接管镐京。一位善良的王者,追求完美主义者,为了大众人民早日脱离苦海,亦然下了这个违背自己内心的原则,也许这是违心主义的悲惨境遇,但目的还是为了这个王朝,是否真能被镐京不祥克死,那也要看这个人的寿相,也未必被克死。
懿王八年五月,京伯接受镐京。
辟方惊呆了,大祝申真的应验了,做到了,他倒是傻了,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第三步,夺权就要按计划开始,掌控镐京。
意外发生,九十三岁的京伯反水,不干,他说:“如果不成,这是灭九族的事情,何况懿王为王,天下有口皆碑,人民爱戴,救人民于水火之中,懿美之王谁人能比?何能作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此话一出,京伯真的活不了多久了,他是第三个知道辟方正真开始篡位之事的人,以前知道,但一直没有成功,自从懿王登基以后,京伯认为辟方已经息鼓,没想到,现在把这个岳丈大人推到风口浪尖上,京伯九十三岁了,不能晚节不保,于是决然拒绝。既然不能同流合污,不能在一条船上,危险的系数太大,尽管京伯是辟方的岳丈,大祝申为确保万无一失,还是要灭口,也顺道应验他的“镐京不祥之兆,克死入住镐京之人”的神话故事。
一个谎言,要用一百个谎言来圆谎,一个错误的决定,如果不纠正,一意孤行,又会发生连锁错误反应,走向罪恶的深渊。
大祝申又犯下弥天大罪,因为京伯入住镐京半年之后,按照大祝申的故事情节,为国捐躯,代表朝廷受到了上天的惩罚,升天了,懿王按照国丧为京伯举行丧礼。
这个神话故事的应验,让懿王对大祝申顶礼膜拜,因为他知道大祝申也快因泄露天机,马快就要升天了,一个将死之人,懿王绝对相信其言也善。
大祝申病危,懿王亲自前去看望,大祝申神秘的对懿王耳捂说:“镐京还要不祥,只有王叔入住被克,方可解王朝危难,这也是天机。”因为前面已经应验了一个神话故事,这个天机,懿王绝对信以为真,毫无疑问。大祝申因泄露天机,被上天带走了,懿王亲眼所见。
懿王九年,这位神秘的大祝申升天之后,懿王册封其子继任大祝之职,入主丰都。
大祝申的离世,带走了辟方整个阴谋计划,也带走了京伯“为国被克”的绝世秘密,就连辟方也不知情。世上更无人知情。
而大祝申的实际病故,其中隐情,有一人知晓,御医总管医师兼疾医,疾父在大祝申临终前,随同懿王前去替大祝申看病,大祝申的病情疾父心里了然于胸,可不敢说。他还用银针为大祝申扎上数针,其实他是在验尸,尸体有毒,系慢性的毒药。这个隐情,让御医总管昼夜难眠,不知如何向陛下回报这个隐情,只好占时埋在肚里。
同时,懿王让师疽(ju)接管镐京驻军、师父余接管丰都驻军,镐丰六师也就换防。
同年五月,懿王听取大祝申的临死遗言,下令王叔辟方接管镐京城。七十二岁的辟方成功入住镐京城。
申祝是辟方同谋,师父余也是辟方同党,粱固之子师疽父是辟方在军营里的同事,偏向辟方,整个镐、丰两都,以及驻地六军,都落到了辟方手中,实现谋权夺位,只乘下最后两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