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回 宋乱弑君荆楚扩疆 (第3/3页)
山国,我将把巫山改为楚阳。”熊康说完也策马走了。
熊红的参将嘀咕道:我们成了主力军,他们都选择近的,少跑路,夔城,在江边,离巫山还有一段很长的路程,我们是长途奔袭,疲劳作战。”
熊红笑笑说:“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不要计较。”于是率两万大军向夔城挺进。
瞿国、大宁国、巫山国的三国联军已经得知荆楚军在后方,瞿侯下令联军掉头围剿荆楚大军。当瞿侯联军到达龙溪的时候,大宁城告急,巫山城告急,大宁君对瞿侯说道:“主人,对不住了,大宁城被困,我得前去救国救民。”
“主子,我的巫山城也告急,我的一家老小都在城中,我得去救他们。”巫山君也说道。
“你们不要去,三国联军七万大军围剿荆楚主力军两万人马,那是吃点心,等到围剿了他们的主力之后,再去剿灭两翼昆虫,这样才有胜算,如果兵分三路,各顾各的,最多就是打个平手,没有优势,你们听我的,没错。”瞿国侯说道。
“不行,我得先去救民于水火,救火要紧,策略第二。”大宁君说完策马而去。
巫山君难堪的笑了一下,扬长而去。
瞿侯望着他们俩离去的身影,苦笑了两下,自言自语的说道:“兵败于人心不齐,各自为政。但可以理解,人心都是偏的,这世上没有长正心的人,要想让人把偏心变成正心,是如何的难!如果荆楚军先打夔城就好了,我就不急于救夔城而合三国之力围剿荆楚一支大军,那样,三国都可保,绝无败的可能。”
瞿侯太子说道:“父君说得有道理,要想心正,必用诚意方可打动,父君,何不弃夔城而救其他,这样最少三国可以保一国,合两国之兵力五万人马,剿灭他们任一一支两万人马,胜算的把握也是很大的。”
“大义,儿子,好样的,父君听你的,你说先救谁?”瞿侯说道。
瞿太子说:“大宁君说是为了救国救民,巫山君是为了救家人,我们还是先救大宁君吧。”
“太子圣明。”瞿司马赞许道。
瞿侯下令道:“太子和司马瞿负责转移夔城所有臣民向巫溪方向撤离,寡人亲率三万人马赶去巫溪救援,围剿荆楚大军。”
“遵命。”瞿太子和司马瞿应道。
话说荆楚两万大军在熊执庇的率领下,正在攻城,大宁君率两万大军及时赶到,从荆楚大军的背后杀将回来,荆楚大军一看背后受敌,下令调转方向,迎敌,双方混战一个时辰之后,城内杀出一支人马前来救援,大宁军前后夹击,荆楚大军不示弱,继续拼杀,熊执庇下令边打边退,退出三里之后,从南边杀来三万人马,将荆楚败军紧紧围剿,大开杀戮,荆军成了包子肉馅,被砍成肉胡,熊执庇在众大将拼命冲杀下,杀出一条血路,向南逃窜。
瞿侯下令不用追赶,让他们逃命去吧。瞿侯望着逃窜的千余名熊兵,苦笑一下,下令部分将士打扫战场,一部分将士前去迎接瞿国难民。
大宁君赶来参拜瞿侯:“在下惭愧,正心须诚意,在下受教育了,从今以后,在下愿意诚心诚意的效忠主人。”
“大宁君说哪里话,那是前朝大商时代的天子诏书,现在都改朝换代啦,都成了历史,都成了过去,现在啊,兄弟一心,齐力断金。”瞿侯说道。
“在下不敢违背祖训,孝敬主子,是我巫溪族人的本份,在下为表示对没有听主子三国合兵围剿荆楚大军的正确方针而造成的大错,愿意将大宁城让出给主人居住,我等迁出到西宁桥,以表心正诚意。”
“不要迁了,我的夔城已经没了,两国合二为一吧,你我同心同德,共同居住大宁城,大宁城改为巫溪城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宁桥西边的光头山留给巫山君去住吧。”瞿国说道。
“主子圣明。”大宁君说道。
“圣明的不是我,是我儿子瞿公子。”瞿侯说道。
“在下想将小女嫁给公子,不知主子意下如何?”大宁君说道。
“好啊,两家合壁,你我成为正真的一家人啊。”瞿侯说道。
探子来报:“君主,巫山君大败,带着一班人马正在逃亡,说什么也不来此处投靠,说是没脸见君主。”
“去转告巫山君,既然觉得没脸来见寡人,寡人已经给他留了个面壁思过的地方,光头山就是他的去处。”瞿侯说道。
“诺,小的前去转告巫山君。”探报施礼说道。
不日,探报回来禀报说:“报,巫山君的回复竹简。”
“呈上来。”瞿侯接过竹简看了大笑,读道:“按照主子的旨意,在下已经剃发成了光头,将光头山改为观面山,就是看主子的脸色行事,不再自作主张,一切为了公心。”
“好啊,去其私,立公心,算有诚意。”瞿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