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二百六十五回 周篆鼎盛驹父征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五回 周篆鼎盛驹父征税 (第2/3页)

单伯的这个建议好啊,让子孙后代,子子孙孙受益,史籀,你就负责编辑一套小学读物,用于普及教育天下子弟,也作为宣王陛下的生日礼物。”



    史籀应道:“诺,这个文字读物编辑起来不是大问题,问题只是这个字体,天下这么大,各个地区都不一样,文字各具特色,各不相同,无法统一,南方濮人的殳字,荆楚虫字,北方还有在使用落后的奇字,西边瓜州吾离羌人使用的图画文字,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大问题必须在小学读物出来时,同时解决规范周朝文字,就像诗歌分《小雅》《大雅》,《颂》,地方《风》,《南调》等一样,有个统一标准,即使是地方字,也可认识朝廷的周文文字。”



    樊山甫赞道:“这个说法更加好啊,我们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这个周王朝的字叫个什么名字呢?”



    史籀说道:“文字有六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何谓文字?文,就是象形的纹理,画成一种东西的形状,字就是指事、会意、形声,文字六法,前面四种为造字之法,后面两种为文字的扩充应用之法。周王朝两百多年间,文字已经从夏书到大商的甲骨文,到奇文,到竹简,现在基本发展成为一个比较稳定的完美形态,从钟和玉的制造上,文字借鉴了钟、玉的瑑刻技术,瑑就是钟的纹理,枚,就是钟的高出部分的纹理,如此说来,周王朝的文字,从金属而来,可以叫金文;二来,现在文字的材质,从甲骨到青铜器,已经转化到日常通用竹简文字,那么这个瑑就要带个竹子头,表明是在竹子上刻出来的文字,表明文字的刻勒材质,原来青铜器都是王器,所以用王瑑,现在普及了用竹,所以为竹篆。竹篆和金文还是不一样,因为刻的材质不一样,材质属性不一样,所需工艺造型也不一样,金文铸造青铜器,为了不让青铜器的铭文糊涂变形,所以多为圆刻,而竹子的条纹纹理成有规则的条状,所以便于走直,走方,故竹篆发展到了后期,多为刀走方直之形。”



    太宰樊山甫赞道:“好啊,史籀讲的透彻,那么就有你编辑整理一部童幼小学读物,同时将竹篆字体一并标准化,这样的一份生日礼物,定让宣王陛下开心兴奋不已,太史僚属好久没有往脸上贴金了,这次,朗读课本与文字标准化同时呈现,有益于世代子孙的教育啊,全民素质提高,社会的加速进化,这是太史僚的功绩和荣耀啊。”



    内藏史史籀,苦思冥想多日后,终于理顺头绪,开始撰写小学读物课本《史籀》,共计十五篇,呈现宣王。



    宣王接到这个特殊的生日礼物,激动的看了一遍又一遍,大赏史籀,晋升史籀为大史。内藏史到大史,连升三级。



    大史单颂,担任周王朝大史十七年,现因为年龄超限,回到单国去当他的国君去了。



    大史本身的职责范围,就是主管册命、制禄,祭祀、时令、图籍等职内事务。



    太宰樊山甫对大史史籀说:“希望太史僚在大史你的率领下,创造出更多的奇迹出来,就如你创造出周王朝的文字出来一样,弘光照耀后人。”



    大史史籀说道:“太宰大人,本人只是一个会刻字的,或者说,字刻的比较好的一个人,竹篆文字不是在下所创,而是在下按照这个时期的竹刻水平来编订篆刻一套读物而已,不是什么创造,算是创意。”



    太宰樊山甫说道:“话虽然如此,但是,你的编纂工作还是得到王上和世人的认可,这是一部周朝通行的文字读物,功不可没啊。”



    “谢太宰夸奖,在下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大史史籀谦虚的说。



    宣王保镖兼高级顾问兼国子老师的保氏安说:“我教国子以四体文字,借用《史籀》十五篇文字,作为标准字体基础,受到《史籀》启发,现在,我将周的所有不重复的文字按此标准刻竹一遍,我称为《周篆》。”



    司工器皿铸造司司正凫(fu)氏说:“如此说来,我的金文标准化版本也可问世了。”



    他的上上级领导司空说:“然。如问世,有赏。”



    原来扬名立万,如此简单,就在一瞬间的火花,也就是个脑袋决定口袋的问题,关键是你能不能想到,只要能想到,就能做到,时间问题罢了,你想上天,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后人总有一天能办到。



    周宣王同时收到三份文化大礼包,作为生日礼物,宣王说:“这是送给眹个人的圣诞礼物吗?”



    大史籀说道:“王无私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四海之滨,莫非王臣,陛下缺什么呢?我们无法送礼,物质的,陛下不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