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回 褒姒入宫重臣更替 (第2/3页)
罪人都可免刑,但是,唯有褒侯不可赦免。”<
湦王问道:“天下大赦,所有罪人都释放,为何就他一个褒侯不可赦免?这是什么道理?”<
南申伯气愤的说道:“褒侯姒,他的思想妖术一旦形成,就会殃及后世,罪害千古,触犯法典中的四大诛杀条款,罪大恶极之人,怎可不诛?”<
湦王说道:“褒侯的学说有如此厉害吗?一个刚刚起步的儒教,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孩子,要想长大成才,还需很多年,很多代,甚至上千年,一个思想,要让别人的思想相信他,这是如何的难,朕的话也有人不听,何况一个没有利益关系,没有约束力的话,谁会听呢?即使你听了,你会信吗?你信了,你会按照哪些做吗?各自的思想,各自知道,各自的利益,各自维护,这个还用朕举例说明吗?”<
“陛下,臣真的知道这个所谓的哲学家的绕口令的厉害,人类的潜意识和洗脑的引导术,自古有之,是非常可怕的,不要不相信,文王为何能够推翻大商王朝,跟他的学术思想是分不开的,徐国的实力远比当年的岐周强,三次大规模反周都没有成功,就因为他们没有一套改变这个世界的学说言论。陛下听臣的一句谏言,还是杀掉褒侯吧,以绝后患。”南申伯坚持说道。<
“也许褒侯命不该绝,遇到大赦天下,这是他的运道好,朕不想做个昏君之主,不公不平的事情,朕无法做出。”湦王说道。<
毛公瘖说道:“陛下,老臣约谈了出狱后的褒侯,交谈了一下,褒侯于狱中几年,反思儒家教义,痛定思痛,已经按照宣王的意思,确定了儒家几大根本教义,以六艺为根本,礼乐为法度,提倡忠君,主张道德仁义,推崇周篆《籀文》的推广,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儒教认为,天下官吏、庶民都要进行教育,达到天下人人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他还从弘扬《周礼》的角度,阐述这是实现理想的人类社会的必由之路。儒教,就是纯粹的学说,不是教徒,也不是帮派,更不是党羽毒瘤,绝不立庙敬俸,这是他的保证。”<
湦王赞道:“好吗,这不是在弘扬朝廷的一贯主张吗,这是好事,要大力支持才对啊,有益于社会的进步,有益于人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好事,好事。”<
南申伯听到这番话,傻了,没想到褒侯于狱中悟出与朝廷相向的教义,有益于朝廷的教义,南申伯不由得深深的叹了一口气,败了,败得很干净。<
褒侯出狱,孙女进宮成为湦王王妃,成了王上的亲家,双喜临门,褒国上下,一片欢腾。<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好事后面永远跟随着坏事。好事多磨。<
话说褒姒入了宮,受到宠幸,王后申受不了了,让父亲找理由出面干预,南申伯得知褒姒嬖幸,女儿受到冷遇,火气往外直冒,没事就找理由禀奏觐见王上,湦王也是知道他的用意,于是湦王和南申伯打起了太极,王后申也是用干政之法,得到湦王进王后宮,时间长了,王后申直接挑明,如果湦王宠信褒姒一人,她将联合其她王妃生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