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正文 第四十六章观微毫之妙,能见无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观微毫之妙,能见无穷 (第2/3页)

大圣国师王面对佛陀表现出的怡然无惧,更让李志常心向往之,颇有种大丈夫当如是的感觉。

    这种久违的激情,很久都没出现在他身上过。

    让他更加珍而重之。

    修行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修行是一场真正的逆天而行,是对一切磨难的征服,这个过程自然不能一蹴而就。

    李志常现在更加深刻体会以前见到的那句话,知识就像平面上的一个圆。你知道的越多,那么你与不知道的接触范围就越大。

    这一点用在修行上亦复如是。

    登临绝顶,见着越多,不了解的自然也就越多。

    他一下子得了大圣国师王菩萨的经验,就好像从半山腰一下子到了峰顶,困惑也就更多了。

    因为少了半山腰到峰顶这段路扎扎实实的体悟。

    天道不可假他人而成,却并不是说他山之石不可攻玉。沿着别人走过的路,不敢逾越分毫。固然不对。

    但是万丈高楼,更不可能平地而起。

    李志常深深明白这个道理,对于太乙真诀,他当然不会不屑一顾。

    每一种功法,由不同的人来练,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好比李志常用明玉功走到了破碎虚空,成就元神的境界。不代表其他人也可以靠明玉功走到跟他一样的境界。

    成功的路,未必可以复制,也未必都能复制。

    越是接近真理的言语,越不可能给出明确的指引。

    所以老子留下道德经。却没有一句涉及真正的修行,但道德经却是修行者的瑰宝,就连李志常如今的层次,也没有丝毫脱离道德经涉及到的道理。

    越是这样,李志常也就越能够体会到老子的伟大之处。

    李志常想起老子,回想起当初在越女剑的那个世界,无论是释迦牟尼尊者、还是那根菩提枝、或者是老子,现在看来依旧是是那么遥不可及。

    而且李志常也通过大圣国师王菩萨,知道只要到了某种境界,绝对是可以化身无数的,因此他见到的老子、佛陀都不可能是本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