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居委会上门 (第2/3页)
劳动人民的智慧。
钱父办了病退,他每个月的粮食定量是28斤,其中30%为粗粮。
定量内的粮食是商品粮性质,拿大米来说是一斤一毛七。
如果采购量超出定量成了议价粮,那价格就贵了,成了三毛一斤,几乎翻倍。
甚至翻倍粮店也不一定卖——
有时候粮店里粮食紧张,他们只按照商品粮性质去卖,因为粮店的首要职责贴在墙上:
‘保障供应、稳定经济’。
刘大甲跟钱进说,这种情况下想买粮食就得去黑市了。
听到还有黑市的存在,钱进心里一动。
黑市有卖粮食的,那有没有卖黄金的呢——他知道改革开放前国家是禁止私人买卖黄金的。
在他思索的时候,刘大甲让售货员在粮本上扣了戳、交了粮票和钱,刘二乙拿着米袋开始接粮食了。
他用米袋套住漏斗下端,接了粮食便把袋子口一拧,甩手给扛在了肩膀上。
钱进上去拿米袋,说:“你后背有伤,还是给我吧。”
刘二乙坚定的摇头,快步走在前面。
出门后刘三丙喃喃自语,不知道在合计什么。
钱进问:“你念叨什么?”
刘三丙向往的说:“咱在城里要是有地,米要是能种地里,那俺家明年就再饿不着了。”
他又问:“前进哥,你工作安排在哪里?能不能进粮店?”
刘四丁呵呵笑:“做梦去吧,粮店还有供销社的工作最好了,爸妈都说过了,这些工作给领导亲戚留着呢。”
刘三丙向往的说:“咱要是有亲戚当领导就好了,等我长大了安排我到粮店上班。”
“国营的企业什么时候也黄不了,能吃一辈子皇粮呢。”
听到这话钱进笑了:“那可不一定。”
用不了十年,国营企业就开始一批次一批次的黄了。
买了粮食打了油,他们还得买煤。
煤站里黑灰四散,院子里分类堆放着蜂窝煤、煤块、煤粉甚至还有煤灰。
有了买粮买油的经验,这次钱进亲自上阵。
很简单。
一声同志递上两张票。
三丙四丁俩兄弟跟跳格子似的去捡煤,专捡好煤。
老二则沉默的蹲在煤堆旁,用草绳把蜂窝煤扎成宝塔状。
蜂窝煤、煤块和煤面按比例领取。
刘二乙左肩扛着粮袋右手拎着蜂窝煤,稳稳的走在前面。
吃的烧的到家。
开始过日子了。
此时夕阳西下,街道上又有了浩浩荡荡的自行车大军。
钱进挽起袖子:“你们歇歇,接下来轮到我忙了,今晚哥请你们吃饭。”
“吃大米饭吗?”三丙满怀期待的问。
钱进说:“对。”
刘家兄弟开始吞口水。
中午的干豆角泡发好了。
他又去了公共伙房,舀上点豆油加上点父亲遗留的冰糖,豆角切成段下锅开始翻炒。
很简单的一道菜。
但因为用油颇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