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建文帝的先手 (第3/3页)
至桌案前,一齐拜道。
“爱卿平身。”朱允炆挥挥手,示意二人不必拘礼。说来朱允炆与这二人关系不错,尤其是黄子澄,当年朱允炆还未登基时,曾一直担心朱棣造反。那时黄子澄就曾以汉朝大将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的事迹来激励他。这也让二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然,这其实是典型的以古论今。试问明朝的周亚夫何在?是你黄子澄还是齐泰,还是那个“读书人的种子”能够带兵?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将领。是曾经两次深入大漠扫荡蒙古的人。他们根本不知道朱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恐怕在他们眼里战争就是各带十万精兵摆出阵型,计谋一出,胜负已定。他们不明白战场之上只有残酷的生与死。书生误国,恐怕就是这个道理。
“陛下,臣有要事禀告。”较胖的人说道。
“哦?”朱允炆眉头一挑“齐尚书,有何要事?快快说来?”
“回陛下,周王朱橚之子朱有爋来京城见臣。”齐泰说道。
朱允炆一愣“五叔的儿子,他来京城见你干什么?”
齐泰道:“举报其父朱橚,多行不法,蓄有异谋!”
朱允炆似乎吃了一惊“怎么可能?五叔醉心于岐黄之术,怎会有不臣之心?”
一边的黄子澄忽然上前道:“陛下,知人知面不知心,况且,周王朱橚乃是燕王亲弟,现在不除,日后恐生大患。”
朱允炆神色一凛,的确,虽然他已经登上皇位,但是他知道,在千里之外的北平,有一双眼睛一直在看着自己,那双眼睛一日不除,恐怕自己就永远寝食难安。
齐泰看了黄子澄一眼,其实日前他们已经有争论,他认为直接对朱棣下手比较好,省的给朱棣充分的时间。而黄子澄却认为应先干掉其他诸王,毕竟柿子要挑软的捏。朱允炆也同意了黄子澄的计划,他也不好说什么。却总觉得心中不安。
朱允炆犹豫了一会,随即下定了决心,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他立刻下令“着曹国公李景隆立即赶赴河南,将周王朱橚押解进京。”
“臣遵旨。”二人异口同声的说道。随即退出了上书房。
朱允炆望向窗外,窗外乌云滚滚,仿佛在酝酿一场狂风暴雨。这看似平静如水的天下,即将掀起滔天巨浪。是生是死,只看天意。若做不成天子,那便是孤魂野鬼,朱棣,来吧,我在这里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