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天下一 第十节 有德 (第2/3页)
密切注意邺城的动向。让女王不惜代价,一定要掌握丞相大人地一举一动,包括他的身体状况,随时向我汇报。”
表连忙点了点头,“将军还有什么吩咐?”
“准备几匹快马,随时准备出。”曹丕忽然笑了笑,“我身体不舒服,说不准哪天也要回邺城去养两天病。”
郭表愣了一下。立刻明白过来,连忙躬身应喏,退了出去。
曹丕看着手中地点燃的纸团,火光映得他阴森的面目越地狰狞,他眯着眼睛,看着火光越来越暗,轻声的自言自语道:“如果你要装病。那吧。”他坐了一会儿,忽然起身叫道:“来人。”
郭表大步走了进来:“将
“你这么快就回来了?一切准备好了?”曹丕有些奇怪的问道。
郭表一滞,连忙说道:“已经安排下去了。”
“安排?不行,你要亲自去查看,确实万无一失,随时都能出。\”曹丕有些不满的说道:“这么重要的事你怎么能安排给别人做?”
表被他说得红了脸。连忙低头应道:“我马上就去。”
曹丕脸色缓和了些,挥挥手说道:吧,顺便把伯仁叫来。”
郭表匆匆的去了。不大一会儿,夏侯尚急匆匆的走了进来。曹丕和他低语了几句,夏侯尚脸色一变。随即点了点头,大步走了。曹丕这才整了整衣服。搓了搓脸,露出一丝疲惫的笑容,缓步出了门,在初冬地阳光下伸开双臂,伸了个懒腰,出了院门,走到前厅张承他们闲坐的地方,找了个位置坐下,自有人送上茶和点心来,他略吃了两口,有些歉意的笑道:“真是对不住,刚才不知怎么的,突然有些乏了,诸位辛苦,我先告退。”
张承等人互相看了看,笑道:“将军请自便,些许小事,我们还能应付得来,有什就是了。”
曹丕拱拱手:“那就有劳
许县。
荀恭敬的大礼参拜天子,依着礼节一丝不苟。
天子亲自起身上前扶起荀,打量着他的脸色,开心的笑了:“令君,快快起来。看来襄阳地水土确实养人啊,两年多的光景,令君不仅康复如初,步履轻捷犹胜往昔啊,只是还是那么清瘦,没有胖起来,看样子令君心中还有事情没有放下。\”
荀拱手应了一声后才直起身来,微笑着回道:“陛下,草
子有些不快的拦住了荀:“令君,你虽然现在没有官职,可是就不用自称草民了吧,朕对令君,除了君臣之义外,还有一份师生之情啊。如果令君觉得没有官职不便的话,朕这就下旨,令君想做什么,朕就封你做什么。”
荀笑了笑,只得把这个话题扯到一边不提,他张了张嘴,却现无法称呼,只得说道:“臣在襄阳,虽然身处江湖,却无时不刻不在思念陛下,焉能做到无所挂心。不过臣在襄阳如果再呆两年,想来变得胖一些也不是难事。”
天子笑了:“看来曹爱卿把襄阳确实治理得不错,连令君都有些流连忘返了,怎么,令君还想回襄阳去吗?”的看了天子一眼,觉得这两年不见,天子的气色也比以前好多了,脸上地笑容也多了,不象以前那样总是愁眉苦脸,举手投足之间,那股天子的威势也强了不少。他想了想说道:“陛下,襄阳确实不错,想必陛下可以从许县每年的博览会可以想见襄阳的博览会地盛况,也可以从荆州每年进贡来地方物知道襄阳地富庶,这些就不用臣饶舌了。\不过要说是曹将军的功劳。恐怕他自己是不会承认地。”
天子有些意外的哦了一声,颇有兴趣地问道:“此话怎么讲?”
荀淡淡一笑:“陛下,曹将军治荆州,纯以黄老之道,他自己并不管事,除了在他车骑将军职责以内的军务之外,他大部分都是托付给别人来做的。各郡有太守,州有刺史。各负其责,他一般是不过问地。州郡县的官员们凡事无须请示,各自按章办事,自然水到渠成。故而曹将军离开荆州一年,荆州略无影响,一切如常。”
“黄老之道?”天子沉吟了一会,脸上的笑容有些假,他瞟了一眼旁边的尚书令刘先和侍中、太子少傅张昭。轻声笑道:“曹爱卿正是以黄老之道治荆益交扬四州的吗?”
“正是。”荀肯定的应声答道。
天子有些不快,这个荀对他这么礼遇,他倒好,两年不见,一见面先讲什么黄老之道,不知道朕对这个黄老之道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吗?看这个刘先笑得这么得意。朕就一肚子火,你们还嫌丞相大人不够嚣张吗,偏要搞个黄老之道,给他找个名正言顺的理由?
“黄老之道,真地有这么大的好处吗?令君是不是道听途说,风闻言事啊?”天子缓缓的说道。\不快的语气傻子都听得出来。
荀却象是没听出来,他转过头看着面色有些不豫的张昭笑了笑说道:“少傅大人在襄阳也呆过一段时间,想必对襄阳的事情也了解得不少,难道说少傅大人没有向陛下说过
张昭有些尴尬。他曾经在镇南将军府呆过一段时间,对襄阳的情况当然了解。他也和天子说过,不过他是研习春秋地正宗儒生。虽然以他的道德不至于颠倒黑白,可是说到襄阳的政绩的时候。他不可避免的尽量不说曹冲那近乎放羊的黄老之道,但是再怎么避免,他也是说过一些地。天子现在装糊涂,不愿意提这个话题,荀不好说天子的不是,却把矛头指向他,让他实在有些不好回答。
“这个,臣在襄阳的时候,大多是呆在府中读书人接触不多,故而对襄阳的政务知之甚少,未能为恕罪。”
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