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帝国军制(一) (第3/3页)
五年后。
京城——天津火车线路开通。
当巨大的黑色钢铁巨兽在万民的欢呼声中轰然发动,喷射出滚滚黑烟,沿着铁轨轰鸣着离开站台的时候……
帝国主力作战部队已经完成了全面换装。
此时。
新帝国的军队早已经抛弃了明军鲜红的鸳鸯战袄,除三万海军的蓝白制服外,包括1万空军在内的97万军人全部换穿军绿色呢子大衣、军绿色半袖、长袖弹性透气内衫。
下半身为同色系军裤、骑兵马裤两种款式。
军靴则分为骑兵马靴和步兵短靴两种。
步兵靴的前头嵌有钢板,底部具有一定防刺功能。
头盔方面。
因为炼钢技术的突破和一次冲压技术的成功,明军和清军原本流行的八瓣盔被替换成了一体冲压,内衬防冲击棉布的军绿色钢盔。
钢盔样式采用神灵提供的,那个名为“辣脆德国”的钢盔样式。
不过为了适应冷兵器战斗,部分钢盔预留了可加装面罩的螺丝孔,配套的‘鬼式’面罩采用了渗碳钢技术,能够抵抗相当程度的劈砍、箭矢和部分流弹的攻击。
至于配套的同色系的被褥、单兵背包、作战背心、水壶这类东西便不一一细说了。
值得一提的是帝国几次难产回炉的武器装备。
如今。
帝国的科研力量仍旧薄弱,虽然五年来普及全国的义务教育和全新的格物、数学、化学等科目已经让全国“民智大开”。
但在军用武器的研究上,帝国研究院的几次创新尝试都惨遭失败。
最终不得不放弃最初奢望的“全自动”和“半自动”武器,而以辣脆、美利坚和苏联三国的一二战武器资料仿制出了几款步枪。
在经过长达一年的对比试验和不断改进后,帝国兵部最终决定采购其中一款主要以辣脆国“毛瑟”系列为技术蓝本仿制的大口径栓动步枪作为士兵主要武器。
只是为了增加更换子弹的速度,部分型号被改进为弹夹供弹。
帝国研究院专门设计了一款弹簧十分强力的长弹夹,但似乎并不受士兵们的欢迎。
到是为了增强近战能力而特别魔改的95厘米超长刺刀和75厘米三棱刺刀极为受到远征各国的士兵们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