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卷 捕飞捉影 第二十九章 飞龙轻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飞龙轻功 (第2/3页)

传。而在这些亲传弟子中,师傅还会选择出几个最顶尖的人才,作为入室弟子给自己的门派顶门立户。这些弟子往往会被师父象对待儿女那样对待,师父从别处收来的钱财和各类资源,除了一部分供自己使用之外,很大一部分会用在这些入室弟子的身上。如果师父没儿子,这些徒弟就会被赋予一个“儿徒”的身份,将来要为师父顶丧架灵。如果师父的子侄辈不肖,这些弟子也有可能被师父委以整个门派传承的大任,继承衣钵。而这样的入室弟子,一个师父一辈子顶多教个三五个。一是因为好资质肯下功夫的人本来就不多;二是师父一辈子总共能敛多少财?这种高端的弟子培养一个需要的人力和财力也是很大的,任哪个门派也培养不了几个。除非那种财力雄厚,传承数百年的大门派,否则入室弟子的数量是绝不可能多的。而且武林传承中,父一辈子一辈传承的情况虽然也不少见,但往往顶门立户的人最后都会变成外姓人。这是因为凡是名门大派传承到一定程度,其子侄辈往往吃不得苦,受不了罪,门派往往会在这些不争气的后辈们手中衰落。另一种情况就是人之常情了,父传子的情况下,当爹的往往狠不下心来教,也狠不下心来打。所以即便自己的儿子孙子享受着最好的财力物力供应,往往最后也学不出来。这就像很多体操运动员一样,这些孩子大多出身贫寒家庭,时候六七岁的时候就被送到体操队去训练了。而且他们的训练都不让孩子的父母看,因为训练实在太苦了,教练的训练也实在太残忍。可往往就是这种近乎是没有人性的残忍,却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运动员。传统武术传承在这点上和体操运动真的有点类似,也是从儿时的残忍选材,更多资源往少数精英人才身上集中,弱者什么也得不到,只有被淘汰的命运。然而正是这种残忍的传承体系,造就了中国传统功夫的真正生存土壤。随着建国后武术越来越注意表演和套路,传武的真功夫传承土壤也就被破坏了。再加上社会需求的变化,有功夫的人在社会上不能凭此就业,用处也越来越,所以真正能传承真功夫的也就越来越少了。其实不止是传统武术是这样,连中医也是这样的一个结果。学制四年的中医药大学教出的学生,水平往往还比不上从七八岁开始就在药店里开始学习的学徒,又怎么可能继承和发扬中医事业?李正武的话声音含糊不清,好在有高俊岭这个真正武林出身的人帮他“翻译”讲解,所以人们对李正武所讲的内容倒是听明白了个十之**。最后,李正武特别强调了一点,那就是齐云明所掌握的号称“飞龙派”的轻功门派总共也没多少人。据他所知,最盛最多的时候也不过二十几个人。他齐云明的入室弟子至多超不过三个,多了他也养不起。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