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卷 青春无悔 第二十二章 下村疏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下村疏散 (第2/3页)

适之类,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至于吃,那也只有上面发下来的一部分救济口粮。要想吃得好,还是得自己想办法。

    不过在这个时间段,除非你家里有足够的积储,否则光凭花钱去买,任你多有财力和本事也难以办到。现在一些小地方的物资供应已经明显紧张起来了,要想买到新鲜和足够的疏散和肉食,都需要到一些大城市,临近高速或者铁路站场的大型批发市场去。小地方道路积水严重,车辆驶入都很困难。

    之前李老二李老板在肉价上刁难部队的战士们,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关键是他手里渠道、有货源、也有车辆运输,老百姓想凭着自己的能力跑出几十里地买东西,却是根本做不到的事情。

    可对于农村百姓来讲,哪怕大水淹了自家的地,甚至堵到了自家的村口,但有一线之机,他们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小家远走。

    所谓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自己家里生活条件再差,那也比搬去安置点里吃睡都不安稳的强。再者,自己家的自留地虽然淹了。但这个季节,地里的菜也好,粮也好,加上自己存的粮食,好歹弄弄就是一顿饭。总好过去到那些安置点里,连锅灶都不是自己的,什么都要和人家合用才行的地方要强得多。

    还有些人,尤其是一些农村的老人,更是本着破家值万贯的思想。只要家里的房子还在,还没被大水淹得住不下人,他就会选择一直坚守下去。哪怕家里的房子的房基被多日的降雨泡的摇摇欲坠,但只要房子还没倒,他们就还会一直守在那里。

    不了解农村情况的人恐怕会笑话他们狭隘,但只有真正熟悉了农村情况,了解这些老人心理的人,才会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中国作为传统的农耕文明国度,农民和土地之间的故事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也就是在近几十年里,农民才算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土地,才算拥有了生存的根基。避免了那种几百年因土地而发生的,一治一乱的可怕循环。

    所以农民对土地的眷恋之情,是隽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哪怕是那些自认为脱离了土地的城市市民,不一样对具有土地价值属性的房地产情有独钟吗?他们宁愿花上几辈子的财富,背上沉重的贷款购买的房产,不一样是依附于土地的一种衍生财富吗?

    负责给一百多村庄疏散的战士被分成了三十多组,平均每组人需要负责三到四个临近的村庄。而每组负责疏散和引导村民的战士大约由五名战士和十多名民兵组成,这样每组人下到村庄后,又会化为一名战士带两个当地的民兵,然后挨家挨户的入户给老百姓做动员。

    说得容易,但实际干起来却不那么容易。这个动员老百姓疏散的差使,也就比在大堤上抗洪抢险省一点体力而已,倒是显得更累心一些。

    面对老百姓的时候,战士们和民兵们要苦口婆心的规劝对方离开,遇到年轻好沟通的还好些。如果遇到那些年纪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