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卷 仕途青云_761、改革小组 (第2/3页)
事、组织、编办等等,不下十几个单位。而且只有这些单位的一把手,才能进入改革小组成为组员。
我是唯一的专职副组长,也就是说,整个机构改革领导小组,我是唯一的日常行政领导。其他组员都有自己的工作领地,如无需要,他们不需来机构改革小组上班和报到。
可是就这么一个临时性的机构,却成了市委之下的最权威的部门。未来的一年时间,从小组发出去的文件,可能会让不少人丢了饭碗。
甘露的要求很直接,花一年时间将市级层面理顺,各县区参照市里改革小组的设置,配套成立相应的小组,由市改革小组负责业务指导。
我的权限突然之间无限制放大了,我不但手里握着全市所有机构单位的命脉,还握住了衡岳地区七县五区的机构改革的命门。
甘露明确指示,各县区成立的小组,一律高配。所有小组的组长,一律由一把手兼任。
黄奇善就在这个时候找上我的门来,满肚子委屈说,春山县没让他进入改革小组名单。
按市委统一部署,春山县配套的机构改革小组组长就是刘启蒙书记。副组长用了一个我不大熟悉的名字。刘启蒙书记将黄奇善排除在外,引得黄奇善直接找到我的办公室来诉苦,说刘书记是故意给他小鞋穿,让他堂堂的一个县长不能插手县里的机构改革大业。
我劝慰他道:“刘书记不让你进来,你应该感谢他啊。”
黄奇善双眼发红说:“我还感谢?你都不知道别人怎么说我,不是小组人,就是案板上的鸡,只有任人宰割的命了。谁知道他们会用什么手段将我的羽毛全部剪光。”
我心里一顿,黄奇善的话无意识当中提醒了我,我突然发现了改革小组的妙处了。这样一个机构,不正是名正言顺打击异己的工具吗?
这几年政府机构庞大,人员臃肿已经成了常态。每个地方政府拿财政工资的人已经超出了最大限度的承受力。如果吃财政饭的不是靠财政拨款,地方政府几乎都到了入不敷出的境地,每个月发工资都慢慢成了一件头疼的事了。
吃财政的毕竟还有个国库,不吃财政的,靠地方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就成了地方政府这匹骆驼压在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事业单位不能正常发放工资已经成了常态,陈书记在位时,也为这件事愁得双鬓斑白。
甘露成立改革小组,目的就是想剥离这块压力。她难道就没想到,她砸人家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