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卷 仕途青云_801、柳暗花明 (第2/3页)
如果将企业引进县开发区,基本就是一石几鸟。既盘活了县里的资产,又可以让企业快速进驻。更好关键的一点是当初在建设县开发区的时候,我以别人还没有的前瞻性眼光在开发区建设了一座污水处理厂。更更关键的一点是,春山县开发区就建在春山县唯一的一条河边,水资源尤其丰富。
黄奇善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将小米他们的企业往开发区引,我开始没想到这一层,是朱花语提醒我说,黄奇善之所以不去开发区,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开发区是在我一手建立起来的,黄奇善在我搞开发区的时候还只是春山县团委书记,他连边都没沾上。
如果企业进驻开发区去,黄奇善的政绩就没法体现出来。他做的事最多只是锦上添花,而不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黄奇善的这个小心眼能被朱花语一眼洞穿,我在心里是暗自佩服她的。
黄奇善意欲避开县开发区而重新选择造一座工业新城,他的意思再明显不过。甘露初上任衡岳市委书记,一切都处在百废待兴的局面,他此时出手这么一大事,就是给甘露纳了一个投名状。
春山县新工业企业进驻,在衡岳市看来,都知道是黄奇善的功劳,这属于他的一大政绩。而再往上看,就是甘露的功劳。这是相得益彰的一件大好事。大家都能从这件事上捞到自己想要的资本。
我有时候想,黄奇善什么时候也学会了投机钻营?这小子从头至尾就没将心思给我袒露过。当然,他的小算盘我早就知道会打不下去,因为黄奇善手里没钱。
代表团在否定了黄奇善的投资地点后,对春山县的投资环境发生了思想波动。有人提出来,还是按照政府的号召,将产业转移去沿海地区的山区里去。毕竟人家有政府撑腰,而且事先都有准备,只等企业过去开发建设就行。不像春山县,一切都还处在计划蓝图中,连块合适的场地都没法找出来。
有几家企业跟着思想动摇。他们当初愿意来春山县,一是小米家是他们这个行业的巨头,跟着她家走,能准确掌握到行业动态。像他们这样的企业,最好的办法就是抱团取暖在一起,这样才会形成一股合力,能对抗外面的压力。
二来黄奇善在招商会上说得天花乱坠,拍着胸口表过态说,春山县的投资环境比政府安排的地区要优越不止一倍多。
甘露在将重担往我肩上一压之后,带着领导们打道回府去了,剩下我留在春山县,开始给黄奇善擦屁股。
黄奇善浑身像着了火一样,漫无目的乱窜,带着一帮代表团的人,反复往来苏西镇的每一寸土地,唾沫横飞地讲解新地址的优势。
可是代表团无论他怎么许愿,好像都没刚来时的热情了。他们甚至怀疑是被黄奇善骗来春山县的,有人开始质疑春山县当初在签订投资意向的时候收取企业诚意金的举措就是一个圈套。
百万一家的投资诚意金是黄奇善想出来的点子,企业起初是不愿意这样做的,耐不住小米先答应了,其他人才半信半疑跟着交了这笔诚意金。现在眼看着环境不行,投资可能会黄了,有人提出能不能退回诚意金,毕竟一百万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不是一笔小数字。
钱进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