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真迹 (第2/3页)
据历史记载,1310年赵孟頫奉诏自吴兴也就是华夏的浙江湖州前往大都也就是京城。
路途中,独孤淳朋前来送别,来的时候身上带着《宋拓定武兰亭序》,同船还有一个叫吴森的人则带有《定武兰亭序》一本。赵孟頫得以日夜赏玩和临写两个版本的《兰亭序》,最后为之作跋,这就是《兰亭帖十三跋》。
《兰亭帖十三跋》书写精妙,更加重要的它是赵孟頫书法理论的集中体现,在华夏书法理论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江华没有花多少时间就肯定眼前的《兰亭帖十三跋》是真迹。
江华对《兰亭帖十三跋》非常熟悉,前世的时候它曾经在2006年春在泸市博物馆《中日书法珍品展》中展出,作为华夏最出色的修复专家他得以有机会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看看是不是有修复的可能。
虽然最后因为难度太大被迫放弃,但如果说到对它的了解,江华自认第二的话没有人敢认第一。
“方少,我很有兴趣,不知道它……你要多少钱?”
江华抬头一看,说话的正是那个岛国人。
“多少钱?这玩意再怎么样也得卖几千万,你们哪个出价高我就卖给谁。”
方忠扬起下巴,看着天花板,鼻孔都冲到天上去了。
几千万?
赵铁看了一眼宋六,心里冷笑起来,这事情一定和宋六有关。
拉纤其实就是做两件事情,一个是说服卖家把东西拿出来卖,另外一个就是说服买家出价买下。
卖家为什么愿意把东西拿出来卖?很简单,就是东西值钱,而且值大价钱,会把传家宝拿出来卖的人都是缺钱的主,价格不好哪能打动人?
方忠这样的二世祖一看就知道对古董没有任何研究,《兰亭帖十三跋》能卖多少钱心里肯定没数,几千万的事情肯定是宋六忽悠他的。
江华也是直摇头。
赵孟頫作为华夏历史上的楷书四大家之一,同时也是出色的画家,书画作品都能够卖出高价,在他曾经生活的那个世界里画作《三马图》和楷书《圆通殿志》两幅作品一起曾经拍卖出1.2亿华夏币的高价。
但是,书画作品的价值除了真假外、作者在书画史的地位等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看书画作品是不是完整,如果有残缺或者损坏,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眼前的《兰亭帖十三跋》如果是完好无损的,几千万当然没有问题,但它却是残本,价值大打折扣,不要说几千万,能卖几百万已经不错。
岛国人摇了摇头,说,“《兰亭帖十三跋》的残本不值这么多钱,这样吧,我出100万。”
“100万?100万还不够我塞牙缝呢,你看我是缺少100万的人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