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落井下石 (第2/3页)
就上去。
“谭老板,刚才也说了,我缺钱,东西肯定是想卖的,就看价格了。。”
江华也不扭捏,直接就把话绕到价钱上,“谭老板开价合适的话,那是没有问题的。当然,按照行规,这事情得赵铁也在的时候来谈,东西我已经托给他,如果你真的有心想要,我现在就给赵铁打电话,让他过来,你看怎么样?”
“呵呵呵。”
谭强扬了一下手,说,“我们先聊几句,聊得差不多的时候再叫赵铁过来也行。”
江华看了谭强一眼,马上就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他肯定和赵铁接触过,嫌价格太高,这才溜过来直接找自己,和自己谈妥了价,赵铁就算有意见也没话说不是?
更加不用说这样可以绕过赵铁,谭强还能够买家应该付给拉纤的赵铁的钱也省了下来。
“行,那我们聊聊。”
江华点了点头,随手给赵铁发了个信息,告诉谭强在自己店里,正在谈乾隆珐琅福禄寿对瓶。
“呵呵呵。”
谭强犹豫了一下,慢吞吞地开口,说,“江老板也知道的,这几年珐琅的市场不是太好,高仿的假货有一点多,价格也就不太好……我是真的有诚心的,这样吧,我出300万,你看怎么样?”
江华眉头一拧,脸色顿时就有一点不太好看。
宋六把自己花2001万买《兰亭帖十三跋》的消息放出去后,整个东成街的人都知道自己缺钱,这个时候出手手里的玩意自然是卖出好价钱。
这个在赵铁提醒下他早就已经有心理准备,但现在听到谭强开出这样的价格来,还是让他意料不及。
珐琅又叫景泰蓝,春秋时就已经出现,明代景泰年间制作最为精美,且多以蓝色为主,故得名“景泰蓝”,它真正的名字其实叫“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在铜质胎型上用柔软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再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进行烧制,这几步也就是所谓的“掐丝”、“点蓝”和“烧蓝”。
清代中期,因为社会安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掐丝珐琅发展迎来又一高峰,皇宫养心殿设立御用工厂,这也就是所谓的“造办处”,康熙三十年时期的“造办处”集中全国的最好工匠几百人,负责制作各种御用器物,珐琅作也是其中之一。乾隆时期的珐琅制作工艺,包括器型(大小)、图案、丝工、釉料等等取得了突破,制作出更加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因此,说到珐琅,其中最为精品的当然就是乾隆时期的。
300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