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玄幻阁手机版

wap.xuanyge.org

关灯
护眼
字体:
平天下 第0737 北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737 北伐 (第3/3页)

下,“如果想打得精彩,自然是长兴侯耿炳文,如果想快点赢,就是我的好外侄李景隆。”从燕王的这番话已经可以看出李景隆和耿炳文之间的差距,耿炳文经验丰富,而且在防守方面的本事极为厉害,这些都是李景隆所不具备的本事。

    道衍点头,“既然如此,王爷何不效仿当年的秦国,迫使地方弃老将而启用新人!”道衍这一招确实厉害,而且用到了一个典故。

    这就是历史最著名的长平之战,一战改变战国局势,从此对秦国威胁最大的赵国失去和秦国争霸天下的资本。

    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王龁向长平的赵国军队发动进攻,赵孝成王命令廉颇迎战,廉颇率军对秦军展开进攻。赵国军队击伤了秦军的侦察兵,秦国军队的侦察兵斩杀了赵军的裨将茄

    六月,赵军失利,被秦军攻破赵军阵地,赵国的两个重要据点都尉城和故谷城均被秦军攻占,秦军还俘虏了四名赵国的尉官。七月,赵国的军队筑起围墙,坚守在营垒里不出去应战。于是,秦国军队发起强攻,夺下赵军西边的营垒,俘虏了两名赵国尉官。

    赵军数战不利,赵国的主将廉颇依托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固守营垒,以逸待劳,疲惫秦军。任凭秦军屡次挑战,赵兵都坚守不出去应战,因此,赵孝成王认为廉颇坚壁不出是胆怯的表现,几次派人责备廉颇。

    实际上,廉颇准备以以逸待劳的方式首先挫杀秦军的锐势,然后等待有利时机再出击。而两军长期相持,对于远征千里的秦军来说,实际上意味着走向失败。秦军历来善于突进急击,只有速战才能成就大功,而攻势一旦受挫,往往就会导致士气的凋败和进攻实力的摧折。秦军主将王龁长期求战不得,秦军所面临的高山夜寒,粮草不继,士卒病伤等不利条件,都使他为久困长平而深深忧虑。

    秦国为了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任,采取离间计,迫使当时的赵王换掉一直防守不出的老将军廉颇,进而以赵括为主将,赵括毕竟年轻,并不熟悉长平的局势,上任之后立刻与秦军交战,虽胜几场,根本无法改变秦军对长平的合围之势,秦王最终以杀神白起为大将尽杀赵军40余万,赵括同样战死长平。

    道衍说完,朱棣呵呵一乐,其中自有深意,“大师所言极是,只是一点不同,朱允炆不是当年昏庸无能的赵王,除非我们可以击败耿炳文,然后设计让李景隆大胜,唯有如此,才能中计。”

    “王爷,妙。”

    道衍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燕王的这一招确实厉害,因为这是战场,没有人清楚谁能打胜仗,而此时,朱允炆能用的只有这两个人,一个是老将军耿炳文,一个是年轻的李景隆,一旦耿炳文失利或者无法上战场,那么最后能倚重的只剩下名声在外的李景隆。

    一个人的能力大小在战场上体现的尤为清楚,如果给李景隆几万人的兵马,完全可以调度有余,十万应该已经是李景隆的极限,毕竟从来没有打过这种大规模的仗,十几万人往那一站到底有多少人,应该做什么,这一点,李景隆自己都不清楚。

    如果这个时候突然给李景隆五十万人,那么在爆发的自信心下,必然选择出城和燕王大军决战,那一刻就是决定双方命运的时刻。

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